9月15日星期四阴(农历八月十二)
今天早读是语文,继续昨天晚读的古诗对抗背诵。
昨天晚读课上,陈老师让我们背诵《观沧海》。只有七大句,十四小句,五十六个字。一个晚读,依然有同学没背上。陈老师很生气。让没有背上的十几名同学晚上摘抄改成抄古诗,四首各五遍。并要求今早连后面三首一起背诵。
我感觉后面三首对仗工整,很易于记忆。而曹操的《观沧海》,读来并不对仗,也不押韵,不容易记住。能背上这首,后面三首也就没问题了。
昨天我们第5小组,高大山没背加了十分。第7小组陈胜龙、周丽丽没背上加二十分。可今天又要加三首。所以昨天放学后,我留我们小组6个人开了个会议。
“这一周的接下来的任务看来就是这四首古诗的背诵和默写了,大家能保证不丢分吗?”我开门见山,说出留他们几分钟的原因。别人都保证完成任务,只有高大山不开口。看来他没信心。
我问:“你们谁家离高大山家最近?”陆尚书、钱营都说他们有一半路同路,之后才分开走的。
我说:“那高大山今天就交给你们了。路上的时侯,你们背上句,让他接下句。接不上就教他,让他一句一句背。也就7句,今天背上三四句,晚上回家继续读,明天再用用功,肯定能背上。高大山,你要是全背上,就是我们组的大功巨,要加油啊。”
高大山依旧信心不足。陆尚书说了句:“没问题,我保他明天能背上。走了,回家。”
所以,今天早上,一到校,我就问比我早到的陆尚书:“高大山昨晚路上背出了几句?”
当然是全部了!”
“噢,你怎么教他的?”
“他背书的时侯,我听了。他实际上就是第3、4小句背错了。要么忘了,要么乱了顺序。我先给他讲了这两句的翻译,让他领悟了意思,他很快就记住了。”
“原来如此。我说你怎么敢打包票呢。”
原来关心别人不能光停留在嘴上,而是要用心观察,解决实际问题。陆尚书无意之中,又给我上了一课。
“唉,问你个问题。你认为我怎么做,才能学好数学?”我灵机一动,问和尚这个问题。
“这个你就太难为我了。我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学好数学呢。”
“哪你怎么看,昨天陈老师的观点?”
“我怎么看?嗯,我认为吧,陈老师的观点似乎用在哪个做错的同学身上都是成立的。并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这样。”
“怎么说?”
“通病。这是所有犯同样错误的人的通病。每个人做题目,都想做对,都想快点做完。这不很正常吗?所以,陈老师对你说的话也有问题,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问题。”
“要不然,我找机会,再问问陈老师?可我怎么问呢?”
“我想想……”陆尚书歪着头作苦思状。我不再打扰他,背起了古诗。
直到课间操结束,和尚才对我说:“班长,你看着问吧。我实在不知道怎么问。”
我哈哈一笑,“你考虑这么长时间,就得出这么个结论?”
他脸上居然难得地泛上了红潮。
“好了,不逗你了,还不好意思呢。”结果他脸更红了。我接着说:“今天第四节课,还是地理课,有机会我再问。你也不要纠结了。”
每次地理课都一样,讲了二十分钟,布置地理课堂作业,大约五到十分钟可以做完,然后自习。
我用最快速度写完地理作业,就又毅然举手提问了。
得到允许,我站起来问陈老师:“老师,您昨天的话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一番。我确实有些浮躁,没有脚踏实地。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