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c;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c;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则在15.9c左右。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折叠净乐宫
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折叠玄岳门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2米阔14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折叠玉虚宫
武当山玉虚宫
武当山玉虚宫
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折叠磨针井
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折叠太子坡
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南岩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