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以后,苏珞又忙着打造家具,请的还是之前的苏木匠,因为苏珞买的地方确实大,只建一栋楼着实显得空荡,苏珞便根据领头人的建议,按照这个时代的房屋结构另外建了待客的前厅和小院,布置自然也是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来。主楼主要是自家住,苏珞便按照现代的标准画了图纸,从床、衣柜到软塌、沙发再到餐桌、茶几等一应俱全,可以说除了整栋楼看上去古色古香以外,内里的装饰完全是按照现代的标准来的,苏木匠看着图纸一面啧啧称奇,一面又干劲满满,连道一定会用心做,定让苏珞满意。
家具等物预备妥当,苏珞又一门心思的思考起厨房的布置,最后参考现代的装修又结合现在的实际,画了图纸,厨房被隔断柜分成左右两间,左间是准备区,进门左右手靠墙处皆是置物架,中间修建一个操作台,对面靠墙是长约三米,宽约60厘米的水池,设有排水口,洗菜时将木盆放在上面,用过的水可以直接倒进水池,从排水口流出去。
右间是做饭区,进门右手边靠墙处砌一个三孔火灶,可互通也可隔断,炉灶靠墙处除了烟囱以外还另设了排水道和排水口,涮锅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水舀出去。苏珞想了想,又在火灶旁边添了个土烤箱,可以用来烤制糕点。火旁旁边开了很大的一扇窗,方便通风,对面又另开了一扇门,方便搬运柴火。
图纸画好后,苏珞就交给了领头人,顺便又看了房子建造进度,园子的围墙早已竣工,前厅、主楼和客房也差不多已经建好了,工人们正在建下人的住房,园林景致什么的还需征求苏珞的意见,苏珞对此没什么研究,全盘交给了领头人。
等苏珞的园子竣工,田里的小麦又成熟了,今年风调雨顺,村民们都获得了大丰收,让一些人家欣喜的是,小麦的产量竟然比往年丰收时提升了不少,原本丰收年一亩地能产400斤小麦,如今却能够产600余斤,整整比往年提升了200斤的产量,这些人大喜过望,直呼上天眷顾。
世上总不缺聪明人,有人便据此琢磨了一番原因,发现产量600多斤的人家只是只占少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去年秋收时选择了长势好的单独留种。
原来去年秋收时,粮食总体产量虽然不高,但田地里明显有一些小麦长势与众不同,不仅穗大、颗粒也比普通的麦子饱满许多,便有一些人将这些单独摘下并留了种,结果就有了如今的丰收。而这一发现只有秋收时才有,而那一批麦种是苏珞从县城买来的,猜到原因,立刻就有人将目光转向了苏珞。
苏珞也没想到小镇里的小麦这么快就被人发现了不同,等到那些人家纷纷问他在哪里买的麦种时才有所警觉,连连推脱自己也不知,将一切归结为运气好。
那些村民们问不出什么,尽管心中疑惑,却也只能作罢,只是村民们相信了这番说辞,卫泽却不好糊弄,他虽然没有特意问过苏珞此事,但目光里却多了探究和几分意味深长,引得苏珞这些天总是有意无意的躲着他,又恢复了从前天天往工地跑的习惯。
夏收过后,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种土豆,有些人家甚至将几亩地全都种上了,虽然之前苏珞说过土豆喜冷,初春种最为合适,但因为与冬小麦冲突,村民们还是选择了夏收过后再种,小虽小了点,但总是能吃的不是
农忙过后,苏珞的园子也竣工了,苏珞定做好的家具也都搬了进去,等房子布置完毕,苏珞便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搬了家,还在前院的水谢中摆了三天流水席,这一天前来道喜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苏珞站在院子门口招呼着来往宾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卫泽请来的施工队果然不凡,借着地利,直接引了河水入园,假山做景,架桥为路,园中遍植花草树木,配合着九曲回廊、楼台水榭,可以称得上是一步一景了。村民们哪里见过这般好看的园子,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