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战时期平均每年在战场上防御为主的作战杀伤10余万外军,这是甲午或庚子年代无法想象的。可是二战则更加体现出了工业国相比一战的进步,仅仅东线德军一年杀伤的苏军就平均每年高达六七百万人,还是互有攻守的作战,并且除了步炮兵的交锋还存在中国战场上规模不大的装甲航空力量交锋。1943年全球军火产值按照大国的兴衰中的数字达到800亿美元,实际上达到当时国内军火年产的近两千倍,包括进口和消耗库存在内,外国的工业战争潜力之和都是国内的千倍。

    抗战胜利接受满洲、解放战争,1949年解放军收复重庆兵工等一系列整合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军工实力。抗美援朝时期军火产值粗略估计平均每年计算的话,是抗战的四五倍。同时,中国军队的战斗效率和作战能力相比抗战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中国的军事潜力地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四流国家上升为三流上层的层次,这也大大加强了毛与苏联闹分裂的决心,直到70年代才感觉到世界军事形势可能有变,甚至已经开始估计到中国倒向苏联很可能也无法扭转冷战后期东西方差距了。。

    冷战中后期的西方,存在机械化和信息化两个方向的本质进步,机械化让富裕国家步兵战斗力问题很可能比贫穷国家更低下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此外还有夜视、防弹衣、高精度狙击步枪等一系列轻武器领域的补短进步。立体机械化和信息化则改变了战争规则。

    同时,中国军队巅峰时期的辉煌是在赤贫国家革命浪潮和民族救亡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不要说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很广的80年代及以后,就是毛时代,仅仅在义务兵改革和50年代革命军人大量幅员之后的一江山岛、对四水六岗卫教军的作战等不少冲突中就有滑坡表现了。论包括火力在内的绝对战斗力,79年的中国军队可能还不如高峰时的53年。八九十年代的冷战遗产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