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周子愚的详细解释,汤若望认识到土豆对大明的重要。然而跟随刘凯前往皇宫面圣,汤若望心中还存在着一些疑虑。
“信王殿下,周大人。我是一个传教士,并不是农夫。马铃薯的产量到底有多少,我并没有亲眼见过。贸贸然就去向皇帝陛下禀报,并不合适。
另外,马铃薯可以在法兰西种植,可以在意大利种植,但并不等于可以在大明种植。能否在大明种得活,种活后能有多少产量,这些都是未知的因素。
所以,我认为,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汤若望的话宛如一盆冷水般浇到周子愚的头上,打消了周子愚急切的心情。
一屁股坐回座位,周子愚轻轻地拍着额头。
“着相了,着相了,读了半辈子的圣贤书,没想到养气功夫还不够。汤大人说得对,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能够当上钦天监的监正,官居五品,周子愚并不是一个蠢人。方才急切不过是关心则乱,如今冷静下来,也觉得汤若望的话非常有道理。
古人也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同样都是橘,淮南c淮北尚且有这样的差距。西洋与大明何止万里,这其中的差别
土豆再好,若是在大明无法种植,又有何用?
想到这里,周子愚火炭般的心开始变冷,坐在座位上不再言语。
刘凯看着眼前这两人,心中有些好笑。
周子愚的心思,他能猜出七八分。而汤若望的心思,他也同样明白。
汤若望是一个老实人,不会说谎,说出来的话也确实是发自肺腑。
但是,汤若望毕竟不是大明人。
不远万里从意大利来到东方,在澳门光学汉语就学了两年,汤若望的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字——传教。
方才的一番谈话,汤若望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只是想在大明传教。
至于大明的百姓是否能够吃饱饭,大明是否能够增添一种新的粮食,这种变化对大明有何影响,汤若望却并不十分上心。
换句话说,汤若望与大明的利益,并不一致。
这也是为何明朝后期涌现出许多西方传教士,却没有一个人将高产粮食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看了一眼坐在座位上沉稳如故的汤若望,又看了一眼紧锁双眉的周子愚,刘凯摇了摇头轻声笑道:“你们说的这些问题,本王岂会不知。
实不相瞒,这种粮食,本王打算亲自参与种植。带你去面圣,不过是为了得到陛下的支持。
陛下对本王向来疼爱,若非有足够的借口,陛下哪里舍得让本王劳累。
所以,汤若望你无需担心,只管同本王前去面圣。言语当中也无须夸大,只要把你所知道的事情,实事求是的告诉陛下即可。
何况,此事对你在大明传教,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哦!”
汤若望如今满脑子想的都是传教,听到刘凯的话,顿时眼睛一亮。
“外臣愚昧,还望殿下解惑。”
刘凯冲汤若望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如果大明能够增添一种新的粮食,陛下对你必然会另眼相看,这是无可置疑的。
若是你能够得到陛下的认可,传教自然不在话下。
此外,你想过没有,大明的百姓有千千万,倘若他们每个人都食用这种新粮食,那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还用本王说吗?
这个时候你再去传教,岂不是事半功倍。
我们大明有一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汤大人,你认同否?”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听完刘凯的解释,老实c沉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