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退者斩,畏缩啊——”

    挥舞腰刀,正呼喝督战的清军将领突然捂住脸,发出长长的惨叫,一支羽箭从指缝中露出大半。

    “傻逼!”

    这是窦英的第五十九次战斗,第五次杀到这里,第三次心中暗骂。

    山路旁不远处有一棵小树,四周都是草丛荆棘。

    此时,窦英正双腿盘住碗口粗的树干,张弓搭箭,居高临下地向猥集在山路上的清军连连施射。

    这是张硬弓,却是梅勒章京多波罗的武器。

    至于这个鞑子,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正凄惨地倒在路旁的山茅中,一杆投枪贯脑而入,透出了染血的枪尖。

    窦英一口气射光了所背箭壶中的箭矢,挡路清军死伤十多个。

    只不过,狭窄的山路上,还是一群对一群地厮杀。当面也就能摆上肩挨肩的五六个人。枪来刀去,不顾生死的砍杀捅刺。

    每前进一步都不是那么容易,脚下踩着血污c尸体,前面是利刃枪尖,倒下去一个,后面又会补上一人。

    窦英并不是总冲到最前面,不怕死并不意味着主动去找死。适时的降低速度,调整节奏,却是为了更有效率地杀戮。

    而且,除了个人的杀戮技巧之外,窦英也开始使用智慧,以个人的力量配合集体,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取得更大的战果。

    清军还在刀枪并举,顽强抵挡。突然,头顶一黑,一具尸体迎头落下,几个清兵被砸得倾倒踉跄。没等他们调整过来,对面的刀枪已经杀了过来。

    呼!又是一具清兵的尸体飞了过来

    “冲啊,杀呀!”明军将士觉得前面压力一松,发一声喊,便猛地撞了过去。

    一顿长枪捅刺,清军死伤累累,终于又被击退十几米。明军踩着敌人的尸体,踏着污血流淌的路面,继续奋勇地向前冲杀。

    此时,混战变成了拼命对刺的局面。即便是持刀的将士,也都弃刀换枪,用鲜血和生命往前顶,向前压。

    明军要把清军完全推下山顶,清军则要顶住冲击,保住这一段山顶的阵地,不致变成仰攻的劣势。

    本来,在历史上由于“首伏”明军在出战前便伤亡惨重,在晋王李定国派出人马增援前,是没有力量阻挡住清军后队攻上山的。

    而战局因为窦英而发生改变,“首伏”明军比历史上多出了一千二三百的有生力量,“二伏”则少损失了六七百的人马。

    这不仅使上山的清军,更快地被分断在崎岖曲折的山道上,更使明军还有余力去阻挡清军后队。

    其实,如果没有窦英的提前出战,上山的清军也会全军覆没,吴三桂所率的清军后队也会被晋王李定国派来的部队击退,“却三十里”。

    所以,从结果上看,现在与历史上是相差不大的。尽管清军的损失会更多一些,也不过是千八百人而已。

    但对窦英来说,却是在证明自己,意义重大。哪怕多杀死一个清军,多存活一个明军将士,也会让他足以欣慰。

    长枪吞吐,受伤的士兵在剧痛中倒下,后面的则毫不犹豫迈步上前,把手中的长枪向前猛刺过去。

    不仅仅是第一排在血拼厮杀,紧贴着战友后背的第二排士兵也在战斗。他们一个个双手或把长枪举过头顶,或者依托前面战友的肩膀,奋力地向对面戳去。

    在疯狂的对刺中,敌我双方的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把手中的长枪捅过去。

    而很多人的视线被前面的战友挡住,根本就看不到对手。但他们只要能找到一个缝隙,就会迫不及持地把长枪乱戳过去。

    山道两侧的草丛里也有双方的士兵,但在齐腰深的茂草中移动缓慢,厮杀不便,人数也就不多,主战场依然是在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