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的概念越来越明确,吴铭心里的各种疑问,也像专家们描述两极的冰雪一样,加速消融。他种强烈地预感到,快有答案了!
吴铭闭目躺在那里,zui里默念着:“时间地点重叠,却两不相见,这是为什么呢?应该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可见,是个属性问题;要么是看不见,这是种功能缺陷。”
就这样,吴铭忽而摇头,忽而点头,一时难以决断。
“意识领域的问题,现代单纯的物理学怎么可能解释?”
吴铭猛然坐起,因为他想到了神。
关于神,他有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神,是东方句芒他们这样的客观存在,是生命演化的一种较高级形态。而现代人所谓的神只是种精神寄托,虚幻地存在于人的心里。但不管哪种神,不管主动被动,都要有强大的意识分析能力。
“唉,从山海经时期到汉代,两千年之间,地球文明中的神,竟然由生物意义的神,彻底退化到精神领域和神话传说里了。道家思想一直说返璞归真,看来神确实在退化。神堕落成人,人堕落,可能就是禽.兽了。但进化确实很难,就算你博古通今、力大无穷,也得有个方向,车个简单的零件还需要图纸呢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第一个站着生活的猴子,到底经历了什么?难道我也是井底之蛙,连那只猴子都不如、连自己的处境都弄不清楚?”
吴铭这样嘟囔着,随即就发现了自己的逻辑问题,他这种暂时的功能障碍,不需要进化,需要病愈后的重新适应。
“难道我的视觉?!”
吴铭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的“视阶”出了问题,不是太大,就是过小。
自细视大者不尽
自大视细者不明
这句话出自南华真经,意思是如果自己细微,看庞大的东西就不全面;自己庞大,看细微的东西就不明确。
但自从随东方从那个高意识境界出来之后,吴铭就知道了,自己的可视范围异常——自细视大者尽,自大视细者明。所以,蠡湖公园粗糙的墙面,在他眼里是可以反光的玻璃态。
“得找个熟悉的环境做参照,要不,调没调整回来、也不知道。”
想到这里,吴铭用手机,定位到自己在南京的公寓,开始有意识地自我调整、尝试。
这说起来好像很邪乎,其实很简单,就像常人在陌生环境中,眯着眼睛努力分辨一样。
果然,吴铭眼前的一切开始快速动荡。他知道,必须停止动荡,朝着一个方向持续下去才能调整到位。
“看到了、我可以看到了!”
出现在吴铭眼前的是一团星云,随着景物越来越放大,他看到了银河系的一个悬臂,继续迅速放大——太阳系、地球、城市、宿舍楼、茶几。
越来越大的茶具超出视觉习惯的时候,吴铭知道,过了。
回调视觉尺寸正常时,吴铭擎着巨石在房子里走动。
其实他也知道,这种距离的移动没必要时刻带着石头,就是个试探,巨石体积远远超过房子的容积,却真的互不妨碍。这说明,吴铭目前仍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也许就像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吧?”
吴铭无暇多想,因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吴依人。
“举着个大石头过去,太滑稽,别吓着蛮蛮了。”这样想着,吴铭又调整大小,让巨石在房间里看起来像个篮球。这种比例,整个人也就不过小拇指一样大。吴铭看看石头,他摇头叹道:“你这尺寸,真让人尴尬啊。”
吴铭想到吴依人,其实直接就在她办公室了。但他还没有适应这种节奏,要见蛮蛮了,他想最后照照镜子。瞬间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