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各部队配合得很好。
比如火力掩护部队,就使用轻重机枪对建筑高层有可能藏有狙击手的位置疯狂的扫射,同时还有狙击手举着狙击步枪隐藏在暗处像个猎人似的等待自己的猎物。
但这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军在此之前做足了准备。
也就是将建筑的隔间之间打穿,再加上仓库的墙壁又厚又坚固,同时又是居高临下,于是对德军的轻、重机枪基本可以免疫任凭子弹在外面呼啸,苏军只需要一缩脑袋就安全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德军缺乏像火箭筒之类的单兵直射火炮。
这其实是德军火力的一个空档。
很明显,迫击炮弹道弯曲无法打进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轻、重机枪虽然是直射武器,但子弹对坚固的墙壁无可奈何,即便是从门、窗打进建筑,因为子弹不会爆炸所以也无法对建筑内的目标构成威胁。
此时应该要有一种装备能把炮弹或是炸弹打进建筑内,这才能对建筑内的狙击手构成威胁。
德军不是没有这种装备,比如有坦克、有突击炮,问题是有时坦克和突击炮很难迅速提供增援,所以德军需要火箭筒。
幸运的是此时的德军没有。
于是苏军狙击手就能轻松应对德军的火力。
狙击手们时不时的探出头然后将德军机枪手等击毙,能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就是德军藏在暗处的狙击手。
但这也正好是他们训练的机会。
而德军装甲连,则分成四个部份分别从两个正门及两个侧门发起进攻。
他们之间的协同也很到位,正门的坦克速度较慢其实不是坦克速度较慢,而是德军有意放慢速度,以便让攻击侧门的装甲部队先一步进入仓库。
这可以说是德军的一种策略。
非主攻方向的部队先进入目标进行一波打击并吸引大部份敌人火力,主攻方向就能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尤其奥尔夫上尉知道敌人很可能有火箭筒他可不希望敌人的火箭筒一上来就将装甲连仅有的两辆坦克干掉。
“三排,四排!”奥尔夫通过对讲机下令:“注意敌人的火箭筒,不要担心弹药,进入目标后压制住敌人!”
“是,上尉!”
奥尔夫这里所说的“注意敌人火箭筒”,不是让三排、四排小心敌人火箭筒的意思,而是要尽量把敌人火箭筒的目标吸引在自己身上,并从侧翼打击任何有可能对正面主攻位置构成威胁的敌人火箭筒射手。
这也就是奥尔夫所说的“压制住敌人”。
这听起来有些残忍,要求部下牺牲自己保存别人。
但战场有时就是这么现实,如果敌人有火箭筒,如果一定要损失几辆装甲车,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用装甲车换坦克会划算得多,尽管那是“二号”坦克。
“隆”的一声,两个装甲排分别从东、西两侧门冲进仓库。
就像奥尔夫少尉命令的,这两个装甲排毫不吝啬自己的弹药,一进入仓库就“哗哗哗”的乱打一通。
德军222型装甲车和223型装甲车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火力,其装备有20mm机关炮及一挺mg34机枪。
后者则更注重通讯,它取消了20mm机关炮保留了mg34机枪然后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和天线。
因此德军装甲部队在排级单位里常把222型装甲车和223型装甲车混用,这样能兼顾火力和通讯。
不过不管是哪一型,几辆装甲车又是机枪又是机关炮的,其火力也十分强悍。
尤其德军士兵训练有素,几辆装甲车一冲进仓库就顺次展开冲着仓库内有可能藏人的位置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