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迁安县。

    皇帝要被当成建虏奸细。

    如果说,官道上官差的勒索,隆武帝朱慈烺还能理解,但什么也没有做,就被扣上建虏奸细的帽子,就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

    这些人,太混蛋!

    一时,隆武帝怒气勃发。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成为皇帝之后,他学习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制怒”。

    历来成大事者,“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为皇帝,更应该如此,因为一怒一气,都可能决定一些人的生死吗,甚至影响一时的时局。

    李若链要发作,但被隆武帝制止。

    隆武帝想知道,这些墨吏究竟还有什么把戏?

    这中间,带队的班头软硬兼施,不停的甩动锁链,不停的暗示,但是认识错误,拿出银子,立刻就可以放了你们,但陛下好像没有听见。见陛下不懂人情世故,班头怒了,将陛下一行人全部押往就在隔壁街道的迁安县衙。

    迁安知县刚上任不久,还没有见过天颜,上得堂来,见陛下等人居然敢不跪,又听是建虏奸细的嫌疑,立刻就勃然大怒,扔下令签就要动刑,

    这一次,陛下原本还是要忍,但李淑妃忍不住了,甩手一飞刀,寒光一闪,就扎飞了知县老爷的乌纱帽。

    “狗官!”

    李淑妃在堂中大叫。

    县衙大乱。

    李若链亮出身份,众人这才知道,所谓的建虏奸细,竟然是当今陛下。

    一时,所以人都吓的屁滚尿流,魂飞魄散,知县老爷更是直接吓晕了过去……

    这样的事,根本藏不住,迁安县全城轰动,很快就传到了京师,继而是全天下。

    说到明朝,说到皇帝出宫,所有人第一想到的一定是明武宗朱厚照。

    武宗皇帝天生就有一颗不羁的心,不安心待在皇宫,总是喜欢偷偷出塞外,骑骏马,又或者下江南,泡美女,惹的天翻地覆。

    但其实武宗皇帝并不是第一个悄悄出宫的大明皇帝,首开先例的乃是宣宗皇帝朱瞻基。

    史载,有一次明宣宗朱瞻基祭陵后路过昌平县,看到几位农民在耕作,一时心血来潮,就扮做路人甲,和几位农民聊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赋税轻重,最后更亲手接过农具,学着耕作了一轮,差点没累抽。回到宫中后,他对身旁的大臣们说:百姓不容易啊,朕只是推了三五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百姓终年劳作?

    明人焦竑也有记载:宣宗偏好微服私访,一次深夜3点钟了,他带着四个随从来到首辅杨士奇府中。深夜漆黑。那时没有电灯,只有灯笼,照明效果很差,人在院子中,不走近了看,根本看不清谁是谁?杨士奇本来眼神就不好,不知道皇帝在什么位置,只好按礼仪向北面拜辑。站在东面的宣宗大笑:“阁老,朕在此。”

    同为出宫,但因为猎奇和偏好的原因,宣宗的微服私访,不太为人所知,反倒是武宗皇帝的荒唐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武宗出宫之事,一直为朝臣所忌,现在今上又悄悄出宫,微服私访,莫非是要学武宗皇帝?

    因此,当消息传出后,一些顽固的朝臣立刻上疏劝谏

    不过比之过去,朝中顽固派的朝臣已经是大大减少、已经很难形成气候,而在他们的奏疏送上去不久,隆武陛下很快就作出了回应。

    开宗明义,隆武帝直接说,他微服出宫,学的是宣宗皇帝,体察民情,与民同乐,子字不提武宗,宣宗是朝臣心目中的仁君,学他自然没有错,又说,对于此事掀起的风波,和对百姓们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

    只是歉意,但并没有说以后还出不出宫。

    朝臣们不满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