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充食物的好机会。等过了秋天,它们就只能是望天了。”     沈安捡起一块土,用力的扔了过去,顿时一群鸟儿就飞了起来。     赵仲鍼问道:“不是说要拾麦吗?”     沈安看了他一眼,讥诮的道:“知道麦粒掉进地里有多难捡吗?不过你能有这等想法倒是好事,说明你的心还不冷。去吧,你们俩去地里捡捡麦粒,每人一百粒,完成就上来。”     他没说何不食肉糜,就是在照顾赵仲鍼的面子了。     “一百粒……不多啊!”     两个少年面带轻松的微笑下去了,沈安就在边上踱步。     一个老汉负手过来,近前后叉手行礼。     “见过郎君。”     “随便说话。”     沈安没怎么在庄上冒泡,所以大家还有些陌生。     老汉指指地里的赵仲鍼两人问道:“郎君可是要麦粒吗?”     沈安点头又摇头,“只是让他们捡一些回家喂鸡。”     老汉叹道:“郎君,这段时日家里的鸡都在田里放着呢……”     这时节地里有东西吃,百姓也不是傻的,都把自家的鸡赶到这里来找吃的。     沈安也没想到这个,就正色道:“只是磨砺一番罢了。”     “磨砺啊!”     老汉嘀咕着告退,听那意思……这分明就不是磨砺,而是折磨。     赵仲鍼弯腰在寻找着麦粒,从下地到现在有半个时辰了,他才找到了三十多粒。     他直起腰来,伸手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见前方的折克行在认真的寻找,就说道:“遵道,很难找啊!”     折克行没答话,他的脚步不停,很快就开始换地方了。     他是神箭手,眼力自然比赵仲鍼厉害许多,所以两圈下来,他就捧着麦粒上去了。     “一百粒!”     沈安点点头,问道:“你在府州城也算是个衙内,种地是不可能的,今日觉得如何?”     折克行苦笑道:“折腾人。小弟以前也经常见到农人在地里干活,总觉着不怎么辛苦,今日一试,才知道错了。”     他算是解脱了,赵仲鍼却又花了大半个时辰才完成任务,上来时腰都直不起来了。     他扶着杨沫,龇牙咧嘴的道:“安北兄,某如今方知农人之苦啊!”     他以为这就是苦,可沈安却淡淡的道:“这只是松松筋骨罢了,真正的农人,从上午下地,有时要忙碌到晚上。这就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而你不过是一个多时辰,这算得了什么?”     “那么辛苦?”     赵仲鍼叹道:“若是这般,某却是不识民间疾苦,丢人!”     这个态度不错,沈安却没有赞许,而是继续敲打道:“这不算是疾苦。”     “还不算?”     赵仲鍼瞪着眼睛,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已经是再苦不过了。     沈安带着他们去了庄户家。     五间茅屋,这就是四口之家的容身之地。     主人家叫做李二,妻子王氏,两个半大孩子一个叫做李大狗,一个叫做李三狗。     “见过郎君。”     李二搓着手,脸都涨红了,连头都不敢抬。     王氏却大方些,叫了李大狗和李三狗去搬凳子。     几人坐在外面,沈安问道:“今年麦收之后,家里的存粮能吃到什么时候?”     李二低头道:“郎君,省着些……好歹能撑住。”     他的手很粗糙,而王氏的手也不细嫩。     “郎君,最怕的就是二月和三月……”     王氏抬头道:“神仙难过二三月呢!咱们这好歹有蔡河在,浇灌方便,而且郎君您接了庄子之后,那些官吏也不敢再来了……”     赵仲鍼不解的问道:“神仙难过二三月是什么意思?官吏来……他们来作甚?”     沈安解释道:“神仙难过二三月,就是因为那时节地里的粮食还没收成,树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