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孔家有一条家规的,分家。孔老爷子还在世时,感觉老大得福才能平庸,若是分家出去单过,怕是要坐吃山空了,便让他做一个守城家主;而将颇有才干的二子,三子分出去自立门户。如此,三子各得其所,温饱不虞了。
此也算是良策了,足可见孔老爷子也是颇具慧根的,只是,细思之下,却是不免让人惊惧,孔老爷子此举恰恰与周憧憬背道而驰。周憧憬是将家主之位传给了最具才干之人,我们且不论他是被迫或是自然,这就是事实!
这不免给人平添了几分担忧啊,非是担忧孔树春此行不能顺遂,而是担心两位新人性格不合,不能同心。
周家人对此还一概不知,从后院出来,周仲信便带着侍卫出府巡视。按说,过新年,朝廷还会休沐,民间百姓冬日不必耕种,都是悠闲自在,合家团聚。只是,白沙镇并非如此,各行各业照常生产,营业。
周仲信骑马行走在平整过的康庄大道上,路上只有一些孩子在嬉闹,妇女都藏在屋中,虽然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年味却是不浓,听不到炮竹声声响,也不见邻居相互走动,概因,男主人不在家中。
黄金大道上,工坊又新增了周氏纺纱,周氏织造,周氏油坊,占地都极为广阔,所用机器皆为周憧憬从南京携来,又经周仲信改造;又有周氏木坊,周氏工坊,却是周木匠和阎启福将木工和建工的场地搬迁过来了,专意生产木质工具与家具以及承建木工和建工,手里都握有几十名学徒。
沙河畔,河面所结的冰层已经有半尺厚了,建桥所需的支架都是直接立在了冰面之上,不虞坍塌。按说,河面结冰达半尺之厚,这在最寒冷的年份,也是极少见的,可是,在这里是可以用手直接触摸的到的。
故而,这并非天寒所致,实是人力所为。兴建桥梁之初,就要考虑立柱搭架的问题,这立柱需要以河底支撑,这不免要击碎河面冰层,再一根一根安方立柱,费时费力不说,还会存在落水的风险。这个时代,风寒也是可以要人命的!落水就意味着风寒侵体,是以,一般而言,兴建桥梁,鲜有冬日实施的。
不过,周仲信却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曾看过三国演义中曹操泼水筑墙的典故,于是便让人在夜里最冷的时候,打破冰层,取水浇在冰面之上,河水落在冰面便凝结成冰了,故而,三两日以后,河面便结成了半尺厚的冰层,随后,就命人在河面立柱搭架。
周仲信此举不禁给人打开了一种思路啊!或许可以兴起冬日建桥的风尚!只是,这确是苦了建桥的工人了。
周仲信站在河畔,望着即将合拢的桥身,心中不禁生出洋洋得意的情感。
“张家主,此桥,我们从两岸同时施工,进展迅速,已经完成大半了,依我看,能够赶在冰层融化之前完成。”曹功参也是料不到以青砖建桥,竟是如此神速,准备一月,兴建三月,共计四个月,便建成了比扶苏镇更加宏大的桥梁,长度虽然不变,宽度却是多了半丈,而扶苏镇那木桥却是兴建了六个月的。
这就不得不说了,周仲信立柱冰面至少省去了半月之功;以青砖砌筑的确是便捷,也可省去一月之功;剩余的半月该是应在了工人身上,要知道,扶苏镇那些工人都是朝廷征召而来的,没有工钱可拿的,而白沙镇招聘的工人则不然,他们肯为工钱拼命呐!
这才造就了扶苏镇四个月兴起一座新桥的事迹!曹功参感觉志得意满啊,工人们也是赚到了一家人的温饱,安然地度过了这个寒冬。
周仲信也是心情大好,勉励了曹功参几句,更是提到此桥只是开始,以后,曹功参有修不完的桥。
曹功参顿时感受到周仲信满满地雄心壮志!他在白沙镇呆久了,也不是只顾修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恰恰相反,他很在意周仲信所兴建的工程以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