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白沙镇,沙河畔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一十七,新砖窑坊已经建成了,耗时一月二十天。

    周仲信望着八座全新的砖窑坊,心中很是高兴,这八座砖窑坊,是按照旬产一万的产量设计的,也即是一月可生产三万厚青砖,又因为,生产青砖过程繁琐,一月方才能烧制一窑,故而,新砖窑坊一次可容纳三万块厚青砖。这样的规模,近乎于到了顶点了,在这个时代可是不多见的。

    周仲信心中默默地计算,若是只用他们生产厚青砖,每月可产出二十四万,赚取两千四百两银子;只用他们生产薄青砖,每月可产出四十五万,赚取三千两银子;若是只生产红瓦,每月可产出五十万,赚取五千两银子。若是超负荷生产,还可以再提升百分之二十的产能。

    当然,这是片面情况下的计算,实际上,周家不会只生产其中一样的,而且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烧坏的残次品的。周仲信计算的意义在于在生产过程中,更偏重哪一种,使得收益最大。

    因为即便是以周家现在的生产规模,也不可能满足周围四县这个市场的,何况,这个市场才刚刚打开,潜力无穷!所以,现在只能考虑如何使得利益最大化了。显而易见,生产尽可能多的红瓦,就实现了。

    “二哥,我终于将新砖窑坊建成了,还比你给定的日期提前了十天呢!”周叔智兴高采烈的说着,顿了顿,又笑哈哈地说道:“为了与旧砖窑坊区分开来,我准备给他取个名字。”

    周仲信顿时来了兴趣,在他看来,周叔智也就勉强识几个字,说他斗大字不识一箩筐也不为过,就这还能给砖窑坊取名字!

    “说来听听。”

    周叔智哈哈一笑,成竹在胸的模样,倒像是早就想好的样子,振奋地说道:“我兴建砖窑坊,是集合了寨外之民一百三十人,苦干一月二十天才完成的,寨外之民劳苦功高,是以我准备给他取名:寨民,二哥以为如何?”

    寨民?好奇怪的名字啊!不愧是没读过书的人起得名字,不伦不类!

    周仲信莞尔一笑,点点头,说道:“不错,那就叫‘周氏寨民’吧,我回去便着人打造牌匾挂上去。”

    周叔智取得名字中原本没有“周氏”二字的,只有“寨民”二字,不过,有“寨民”两字就行了,细枝末节的事情,他是不会在意的。

    周叔智顿时就兴奋起来了,转身望着自己的杰作,正要激情感怀一番,突然,周叔智微微皱眉,好像哪里不对啊,对,是烟囱!

    “二哥,砖窑坊里的烟囱都是直的,为啥寨民的烟囱要建成弯的?”周叔智在兴建之余,便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通!

    的确如此,砖窑坊沿沙河而建,八座相连,与旧砖窑坊相隔五丈,这是为挖湖留下余地。

    新砖窑坊依照周仲信所述的,烟囱偏离沙河一边,且烟囱低矮,在四米高处便向内弯折,水平延伸出去有三丈距离。

    周仲信自然明白周叔智猜不出来了,其他人也猜不出来,他这是为即将营建的“周氏庄园”供暖!

    周氏庄园是周仲信设想中为番薯培育幼苗的地方!

    “自然是有大用的,你很快就会明白了。”周仲信淡淡地说道,他不欲解释,因为,番薯还没有回来呢!

    想到此,周仲信不禁遥望着东南方向,他这里即将要准备妥当了,不知胡庸能带回来多少番薯。实际上,周仲信心中所想,乃是只要胡庸能带回来番薯即可,不论十斤,百斤,他都有办法在两三年之内,将番薯种遍整个白沙镇,因为,他懂得后世的种薯培苗法,茎培苗法以及根培苗法。这可比陈氏苦心专研的茎培苗法要领先了四百年啊!

    周叔智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却也不影响他继续欣赏自己的杰作,美滋滋地看着“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