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笑起来了,屁颠屁颠地出了周府。

    白沙镇外围,流民安置点,此处又被流民称之为寨外,既然有寨外,那么就有寨内了,流民并不直接称呼寨内,而是称为集市,因为寨内的四条大街上,已经有许多路边摊位了,每逢早晨,都热闹的像集市一样。

    寨外和集市,都是流民在故乡时的称呼,现在将他们带来了白沙镇。

    同时,这也是流民不自觉地将自身与白沙镇居民区分开来了,但是,据流民所述,寨外和集市,是一体的,都是属于白沙镇的。

    这是流民对白沙镇的认可,他们愿意留在白沙镇安家落户,不愿意再回到不能生存的家乡了。

    周仲信将寨外之地划给了流民,这原本是一块种上了庄稼的土地,大约有两亩左右,属于周家所有。在流民来临之初,周仲信毁掉了庄稼,平整了土地,将土地规划成木棚改造区,也即是所谓的寨外。

    按照周仲信的预计,此地可以容纳两百户,千余人,为了给这些人准备搭建木棚的柴草,周仲信将白沙镇外围的树木砍伐了大半,又将砖窑所用的麦秸截留了下来,为砖窑坊采购了煤炭。

    周仲信为了安置流民,可谓是用尽了手边能用的所有资源,而在管理流民方面,周仲信更加在意。

    周仲信亲自管理流民,遣人对流民进行了登记,包括籍贯,性别,出生日期,户口等。截止到目前,迁入白沙镇的人口有一百一十二户,人口六百七十二人,这些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健壮劳动力,在沙河畔工地上上工,而且,经过计算,这些流民的平均年纪只有一十四岁。

    周仲信通过对户口与人口的观察,发现这些流民平均一户是五口还多,这大概说明这个时期的流民在路上的死亡率很低,也即是流民饿死,病死在路上的很少。这大概说明,他们是有准备的迁户。

    那么,过了秋天,天气越发的寒冷了,流民当已经选好了过冬的地方了,不会再迁移了。如此推算,寨外已经搭建起来的两百户木棚可以撑过这个冬天了。

    周仲信放下了手里的户籍簿,心中有些安定了,只是,他抬头望向阴冷的天空,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个冬天怕是会很冷很冷!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啊!”周仲信叹了口气,眉目间有一层阴云!

    周仲信神色微动,他想到了煤炉子和蜂窝煤,现在流民都是在屋外支一个锅,用稻草生火做饭,这很不安全,容易引起火灾,且稻草有限,还需用来搭建屋顶的。且让我先弄出来煤炉子和蜂窝煤,此举可以一举三得,顺便还能为周家开源。

    展鲲展鹏两兄弟对视一眼,展鲲开口说道:“公子多虑了,咱们白沙镇已经囤积了七千石粮食,足够我们镇中百姓吃上一年了。何况,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灾情不重,我们能收获不少粮食。人只要吃饱了饭,就不会冻死的。”

    周仲信不置可否,他计较的是未来,而非是眼下!

    展家以前是开武馆的,教人武艺,收取学费,赖以为生,来到白沙镇以后,就放弃了武馆了,改种庄稼,平时总喜欢恃强凌弱,横行乡里,在附近乡里,名声都很响的,很是招人厌恶。

    周仲信在镇中收拾刺头的时候,展父带着两兄弟主动来投诚,周仲信看到展家两兄弟身材魁梧,性格沉稳,武艺也是精湛,决定留在身边任用。

    此时,周仲信已经遣周小二去附近四县打广告去了,开始谋划兴建砖窑坊以及运输大队的事情了,他决议让展家两兄弟担起运输大队的伍长,只待时机成熟了。

    后来,恰逢寻周木匠修建雨棚,周仲信便往里掺入了三架车架,自此,运输大队便成立起来了,至今已经壮大至十辆马车,二十余人了。

    周仲信很欣赏展家两兄弟,自他们领导运输大队以来,发展顺遂,并未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