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这是李浩离开爷爷家最深刻的感受。

    李浩的爷爷李文军自幼命途多舛,李文军父母都是给地主做长工的。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常年住在地主家的一个破草棚里。

    战乱年代的人都不长寿,李文军的父母因操劳过度,在李文军几岁的时候离世。在失去父母,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到处流浪做了几年的小乞丐。仗着几分机灵劲到也没被摧残得活不下去,只是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罢了。

    直到李文军17岁时,一次红军经过他所乞讨的地方时,他抓住机会跟着部队走,死活赖着,最后一个排长看他机灵便把他招进部队。其实李文军最初进部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填饱肚子打鬼子。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最初李文军参军的目的并没有那么高尚,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直到仗打多了,见识到了日本军人的残忍后,才在思想上升华,秉持着和绝大数军人一样的理念,那就是把鬼子赶回家。

    伴随着两军交战中战友一个个死去,李文军对于日本鬼子的仇恨越发的深厚。彼时李文军已经是一团之长,在一次战斗中,他最亲密的战友政委廖文华在敌军的一次夜袭中被射杀,英勇就义。面临日军,李文军终于发狠了,率领所属团部军队打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在已获胜,敌方两个团投降的情况下,下令杀俘,一个不留。

    而这与我军优待日军俘虏的命令相违背,所以最后李文军被做降级转后勤工作处理,而李文军对于处分也闷闷不乐,在战胜后选择了退伍。在李明远从政的道路上也没提供任何帮助,说是老顽固也不为过。

    ————分——————割——————线——————

    李浩见到爷爷奶奶的时候,爷爷奶奶没有像往常一样与他话家常。而是摆开棋局,示意李浩与他下棋。李浩的奶奶素不喜言语,李浩给奶奶打了个招呼后就不再说话。

    第一局,李浩大开大合,红棋执先手,跳马进边兵。攻势凌厉,节奏迅速。李浩爷爷跳双马,上士相,以不变应万变。尽管李浩攻势犀利,然则还是李文军老辣,消弭李浩攻势于无形最终和棋。

    第二局,轮到李浩执黑棋,李文军先手走过宫炮,走宫炮的开局定式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攻守咸宜。李浩以走中炮应之,这是一种较为平淡的应手。……棋至中盘,伴随棋局展开,李文军将兵力集中与一侧,形成了双车一马双炮的强大火力,棋局展开,李文军稳健的推进,攻势虽缓慢但持久。李浩还是太年轻,一着失误,满盘皆输。

    第三局,李文军让李浩执红,不过明显李浩的棋力不如李文军,但最后李文军却下了盘和棋,这让李浩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反正是亲爷爷,不懂就问呗。

    李文军用茶盖碰了两下茶碗,李浩看着爷爷高耸的颧骨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面色红润。尽管已年至古稀,三盘棋后却丝毫不减疲态。

    吹了吹气,待水面茶叶散开,李文军轻啜一口道:“你爸妈电话里面告诉了我你的想法。我不懂商业上的事,我只懂兵法。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象棋由兵家演变而来,不止可以用在战场上,所以我才想和你下下棋,看看你有多大的长进。”

    李浩若有所悟道:“所以您是想通过棋局来看我的格局,应变。”

    李文军摇头道:“你说的大部分都对,不过不全是这些,这些东西我相信你都懂,我最主要考量的是舍弃。”

    李浩道:“舍弃?有舍方有得么?”

    李文军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