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这样,谌嗣年又在焦急中等待了十天,十天里暗中派出不少人手去寻找张三的下落,甚至太行四义也都出动在太湖周边寻找,却没有丝毫消息,而不但张三没有找到,就连莫青山与王博古所分析的锦衣卫上门一事也不见动静,这令五人异常差异。

    眼看着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之期,这一天,御史台衙门门前张灯结彩以庆佳节,谌嗣年白天也是迎来送往与来拜访贺节的同僚寒暄,抽不出功夫来处理他事,别看谌嗣年只是御史台副职,但是由于是京城派下来的官员,就连正职云天也是对他恭敬有加。忙了一天,谌嗣年有些累了,直到晚上才清闲下来。孙夫人与下人们早已备好团圆酒宴,谌嗣年一家特邀了太行四义共同把酒赏月。

    酒宴就摆在御史台衙门后堂侧面的小花园中,虽然地方不大,但也是郁郁青青,几盆菊花开得甚是旺盛。花园正中,有一座凉亭,谌嗣年夫妻带着谌无朋和太行四义等七人团团围坐,周围有几个下人在伺候着。

    只听王博古道:“今日中秋佳节,是公子与夫人阖家团聚之期,蒙公子不弃,邀我等兄弟四人同聚,草莽之辈不胜感激。”

    谌嗣年笑道:“王大哥客气了,谌某与四位义士一见如故,多日来兄弟相称,蒙张三先生引荐协助谌某查访公事,尽心竭力,谌某不胜感激。且家兄书信中也多次提到四位,提点在下向四位义士多多请教。”说到张三,谌嗣年心中不禁黯然。

    王博古等四人听了,一起站起,施礼道:“不敢!”谌嗣年示意四人坐下,说:“近日公事繁忙,难得一日轻松,咱们趁着中秋节之期,与诸位共醉一番,四位侠士也不必客气了,今日咱们只叙家常之礼,不谈朝堂之事。”

    王博古也是哈哈一笑,道:“公子胸襟大度,豪气干云,重情重义,正是我辈中人。令尊谌阁老乃三朝元老、朝廷柱石、心忧家国、关系百姓,令我等草莽中人仰慕万分,怎奈庙堂之高,我等无缘拜见,在此借公子一杯酒,遥祝谌阁老安泰康健,寿比南山。”

    谌嗣年听到他提起父亲,赶紧和夫人带着谌无朋站起来,拱手道:“多谢王大哥,多谢三位,在此谌某谨代家父谢过了。”说着他与太行四义将杯中酒干掉。

    待众人落座之后,王博古继续道:“早就听闻公子的令兄嗣永大人曾经师承渤海派,功夫也自不弱,公子与嗣永大人一文一武,乃是谌阁老的左膀右臂,我等兄弟四人能在公子帐下办事,也算不虚此生。”

    谌嗣年听了,微微一笑道:“家兄年轻时曾无意间助过渤海派掌门人梅老爷子,梅老爷子一喜之下收家兄为徒,后来又将其女许配给家兄。只是家兄学武时已近十七岁了,开蒙太迟,所以并无太多进益,好在在江湖厮混了几年,比谌某多结交了一些朋友。”

    “哦……原来如此。”王博古等四人今日才知原来谌嗣永是渤海派掌门人的乘龙快婿。

    这渤海派立派也有百余年,一直在天津、塘沽一带打拼,自成祖朱棣起兵靖难以来,渤海派前任掌门梅九宫曾助成祖粮秣饷银,而现任掌门梅万里是其独子,年幼时就随父亲协助朝廷办事。成祖继位后,对渤海派自是照顾有加,一时间渤海派声名鹊起。这梅万里三十岁上继承了父业,成为渤海派掌门人,虽说在武学造诣上并非一流高手,但是由于有朝廷庇护,渤海派的生意和势力已覆盖辽东及山东蓬莱、登州一带。梅万里此人头脑灵活,近十几年他和七个儿子创下了偌大的家业,也算是江湖上响当当的帮派。况渤海派虽然名为江湖帮派,但是所做的却都是朝廷的生意,因此江湖人士一般不敢染指他们的势力范围,反而以结交为荣。而这样似官非官、似民非民、似商非商、似武非武的身份,让渤海派在朝廷、江湖和生意上如鱼得水。

    而谌嗣永进入渤海派也是机缘巧合。原来早在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