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求各攻击队“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慷慨捐躯,以报君恩”云云。至于万一突袭不成,是否有紧急应对方案,舰队主力是否“看在同为王国效力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在当下只能鼓劲不能泄气的重要关头,自己也心里没底的司令大人当然是不会说出答案的。

    查理曼的小动作并没有完全瞒过阿尔比昂,但王家舰队对查理曼的进攻意图产生了严重的误判。芽月27日,海军作战部长弗里曼特尔上将在战争警告中表示:从查理曼地面部队的人员、装备,以及海军陆战队的组成来看,敌人的意图可能是对海外殖民地以及卡斯蒂利亚南方发起陆海军协同作战。只字未提对斯卡帕湾发动攻击的可能性。沃尔辛厄姆的情报部门在分析查理曼舰船的位置时,也推断“敌舰队主力在本土港口”,殊不知图尔维尔的机动部队正杀气腾腾地朝北方航行。

    相对于查理曼的隐秘行动,阿尔比昂的麻痹大意,亚尔夫海姆的战前表现则是安稳且紧绷。

    李林很清楚,“黄色计划”乃是脱胎于一战前德意志帝国陆军的“施利芬计划”的产物,两者的核心思路都是谋求利用强大的兵团快速突破敌军防御,切断敌军交通线后迂回包围敌军重兵集团,力求在正面决战中歼灭敌军主力。在这一点上,亚尔夫海姆执政官和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是不谋而合的。受困于国力和客观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大兵团穿插的机动性上。

    不过作为后来者,李林也很清楚伯爵大人的失误在什么地方。

    首先在战略层面,施利芬就错得一塌糊涂。与率领普鲁士军队赢得普法战争的老毛奇不同,以施利芬为代表的新一代军人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职业军人。但卓越的职业素质也妨碍了他们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自己乃至战争。老毛奇那种哲学思辨能力不存在于他们身上,更不能理解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论述。对战争以外的政治问题全无兴趣,并不将之纳入战略考虑范畴。

    说到底,这是一群经受过严格军事教育,为战争而生的战争狂。老毛奇对军人和文官政府之间关系定位错位的种子最终在他的继任者身上结出了恶果。

    正是基于这种对战争的肤浅理解,施利芬制定了他的伟大战争计划。或者说是一篇军事论文更形象些。其基础是算术、地图和铁路时刻表,而不是国际环境和对手可能运用的反击手段——这正是典型的参谋人员盲点。他们是纯粹的技术专家式军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视战争为简单计算基础上的大规模暴力决斗,而不是服务于政治的暴力手段。

    基于此种心态,施利芬可以为了完美的执行自己的作战而排除一切政治考量。他轻率地决定让部队通过中立的比利时和荷兰进军法国,却全然不考虑如此践踏一个中立国,将会引发何种后果,特别是英国人对此会有什么反应。

    战略上已经一塌糊涂。战术上同样也是漏洞百出。

    作为技术专家,施利芬事无巨细地制定了计划的每个细节,几乎连吃饭的钟点以及火车发生故障时该去哪里找黄油纸包着的零件都设定好了。却不给部队留下任何弹性空间,克劳塞维茨早已指出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老毛奇也总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开战之前部队的展开上,之后的行动则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定。而施利芬那份按照铁路时刻表制定的作战计划庞大繁杂,一旦执行中出现差错,势必导致连锁反应。最终令整个计划功亏一篑。他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居然是制定更加详细复杂的指令,约束上百万军队的行动。意图排除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但他既不能掌握敌人届时的反应,更不能预料己方军队对敌方行动可能产生的反应。最终,那些指令只能沦为不切实际的教条。

    事实证明,铁路确实可以用于进攻作战,但只有在防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