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全世界的人都还沉浸在李林与亚尔夫海姆创造的惊人战绩的余波之际,让无数大人物失眠的独裁官阁下正和手下一票高级军官及财政部官员为钱的问题劳心劳力。     战争就是烧钱,不光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的时候在烧钱,战争结束后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一系列和战争相关的开支之中。比如战后重建c退役遣散c抚恤安置c部队驻防c地方治安c物资流通c稳定市场c工业结构重组可以说,战争结束只是一系列问题的开始。     早早就实施并贯彻“总体国家c总体战争”思维的亚尔夫海姆早在战前就已经将经济结构完全转入战时轨道,加上战争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胜利结束,战争对亚尔夫海姆的影响可谓有限。但有限不等于没有,装备的生产c物资的消耗c军工生产对民生用品生产的影响c人力资源的调动尽管不至于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终究也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日子才能恢复正常。     照道理说,这其实不算问题。毕竟亚尔夫海姆刚打完一场胜仗,大可以用战利品来对冲自己的消耗,闹不好还有盈余。可问题恰恰就出在最大的战利品——查理曼王国身上。     这场战争对查理曼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军事上兵败如山倒的同时,查理曼的经济也几乎被摧毁殆尽。     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查理曼将国库里的贵金属储备挥霍一空,战争末期为了搜刮民间财富而发行的金圆券更是导致大批中产阶级破产,大批劳动力的损失c物资消耗c海外物资输送通道的断绝c官商勾结囤积居奇等要素相互作用更是使得全国普遍处于饥荒状态。最后因为防卫军空军的爱岗敬业,大批工厂c交通枢纽c存储仓库几乎被炸成白地,短时间根本无法指望能够投入运营。     一句话,如果现在非要掠夺查理曼,亚尔夫海姆就不得不面对上千万饿疯了的起义民众,或是每一寸土地被饿殍覆盖的荒野。     亚尔夫海姆需要的是劳动力,是能够持续发展的市场,而不是一堆堆死人。要是结果变成防卫军每天忙着处理尸体和制造尸体,除此之外什么都干不了,这仗还不如不打。     竭泽而渔是蠢才才会干的事情,聪明人都会选择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今非但不能榨干查理曼,还要给已经快咽气的查理曼输血和补充营养。     其实早在战前亚尔夫海姆对此就有所准备,最近摸清查理曼的状况后,援助计划也已经做好,各种物资也早就准备完毕,只等一声令下,就可以迅速全面启动查理曼的重建工作。     在此之前,还有一件至关重要,可以说决定重建工作成败的事情要做。     ——土地改革。     要解决查理曼的各种经济与社会难题,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众所周知,查理曼并不缺可耕地,人均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土壤虽不及圣伊斯特万王冠领的土地肥沃,也差不到哪里去。照道理说,即便防卫军封锁了海外殖民地向本土输送物资的通道,查理曼在一段时间里也能维持自给自足才是。为何闹到最后几乎把奥斯托利亚和圣伊斯特万王冠领两地的民众饿死,还是无法避免本国出现大规模饥荒?     这之中除了防卫军有针对性的大规模空袭和战争消耗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土地被大量兼并,大部分的农民都是贵族c官僚c军头c教会的佃户甚至农奴。在沉重的税制之下,大量自耕农抛弃土地,主动成为佃户,以此避免征税。而掌握大量土地和农户的地主则拼命隐瞒土地面积和佃户数量,以此避税。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和投机商人相互勾结,不但用一文不值的金圆券交税,还将囤积下来的粮食投入黑市,垄断市场,加剧粮食短缺,从而抬高粮价,以此牟利。     当查理曼前线军人在啃掺了木屑和土豆粉的面包,后方百姓只能以芜菁和燕麦充饥,黑市上却有着满坑满谷的高价粮食,人们只能用祖传的金银首饰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