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最深处。
心中默念着像是觉悟又像是诅咒的话语,抓住讲台边沿的手更加用力,灌注在声音里的力度也提高了几分。
“是的,敌军确实是前所未见的强大,足以令人感到震惊。但是,作为结果,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光靠先进武器并不能左右战争的胜负,最终决定胜败的永远都是使用武器的、活生生的人。无论多少次也好,我们必定能向世人证明,查理曼是绝不会输给非人之物的。”
以男装丽人之姿,通过通讯术式,同时向70万军人及查理曼控制区内的民众宣讲,影像中的少女美丽而坚毅,温和的瞳孔中寄宿着强大有力的光芒,正是那非凡的光芒,跨越时代和距离的隔阂,向人们发出呼吁。
军营、城镇、教堂、广场、集市、农田怀揣不同想法,身处异地的人们,牢牢紧盯着投影在头就过于狭小,在狭小的场所里容纳超过极限的人群,再以语言巧妙的诱导,在人群中传播狂热的气氛,人类就会被轻易诱导,失去独立思考的从容,轻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更何况莱茵战线的军人们有着特殊情况。
被具有绝对优势之敌持续包围,再加上可谓死之化身的怪物即将造访,待在这种环境下还能遵循理性和规则行动历经生死考验的士兵也无法做到。于是他们自暴自弃,开始沉迷酒精和药物,接着又去寻求宗教来慰籍心灵。
只是人类的心灵既纤细又复杂,就算是极限状态,人类还是会习惯的。至少人类无法长时间维持由恐惧和绝望激发的兴奋状态。一旦跨越了某个临界点,兴奋就会极速冷却,接下来人类就会陷入彻底虚脱的状态。等到连紧张都无法感觉到时,人类也就和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只是单纯的瘫在那里,除了呼吸什么都做不了。
在这种状态下,就算是宗教,要麻痹思想然后迅速唤醒、驱使人群也有相当难度。因为宗教吸引信徒的主要手段是“许诺美好的未来”,面对连自主思考都已经停滞的对象,要让他理解、笃信“许诺的未来”也要花费一番功夫,更何况以如今的状况,区区一两个许诺到底有多少吸引力呢?连萤火虫的微光都算不上的所谓许诺,能够吸引身处无穷无尽黑暗中的人为之献身吗?在分秒必争的现在,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没效率了。
必须采用更加有效的手段,至少要能让这些士兵成为有效的作战力量,让他们从现状中摆脱出来。
要脱离现状就必须要突发性的状况变化。
也就是名为“英雄”的希望。
比起空洞的许诺和说教更加确实,能够展现出明确结果,能够让身处绝望中的人们相信这个人能够带他们脱离绝境。
对查理曼士兵来说,一再创造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圣少女就是那个英雄。
英雄、圣少女、奇迹、救赎。
士兵们的脑子里只剩下这些单词,讲台上的少女就是这些词语的现实化身。至于她到底是什么人,她迄今为止过着怎样的人生,她到底是如何看待眼前这个现状以及向她欢呼的人群。没有一个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
人们只是一味的狂热,一味的欢呼,少女眼神中些微跃动的恐惧和罪恶感并未映入他们的眼帘。
……
当所有人拖着明明疲惫不堪却意犹未尽的身体返回各自的兵营居所时,罗兰也回到了自己的专属帐篷作为从军女性为数不多的特权之一,安宁清净的居所总是优先分配给将校军官和女性。以罗兰的身份,分配到的帐篷更是远离酒鬼和那群已经都快忘了女人长啥样的臭男人。可回到帐篷并不意味着她可以休息,作为查理曼的英雄,世界级偶像,她还有不少工作要完成。
比如说:阅读全国各地崇拜者寄来的信件,然后给他们回信。
崇拜者给崇拜对象写信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一方面是倾诉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