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到赵河走过来,面上一阵窘迫,慌张而不自在,手足无措了片刻,不由得接过苏妙手里的烤鸭和炊饼,对着她深深地做了一个揖:
“多谢姑娘!”而后沁着头匆匆离去,路过赵河身旁时也没有抬头,仿佛落荒而逃。
“哎,文小相公!文小相公!”赵河转过身去望他,一叠声唤道,那位文小相公却像没听见似的,脚踩风火轮般一溜烟去了。
“老赵,你认得他?”苏妙好奇地问。
“认得啊,文秀才家的小子,就住在我们家那条巷子里,他怎么会在咱们酒楼门口?”
苏妙觉得根本也瞒不住,索性回答了:
“大清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晕倒在酒楼门口了。”
赵河啧了一声,摇头叹道:“孤儿寡母,当娘的瞎操心儿子又不晓事,难啊!”
“你跟他们家很熟?”
“怎不熟,邻里邻居的!嗯,反正也是我跟人家装熟,人家跟我不熟,一家子读书人清高得紧,瞧不上咱们这些做粗活的!光听那小子的名字就文绉绉的,文书文书,能文能书,骄傲着呢!”赵河的语气里不乏对读书人的羡慕嫉妒恨,哼了一声,道,“他爹文秀才学问好,一直在私学里头教书,他外祖也是个先生,他娘书香家出来的自然也不差。那小子打小就聪明,说是‘三岁能文,五岁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什么的,十岁已经下场参加童试了,在整个丰州都是有名的神童。就是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他考到了府试。最后一轮院试却屡屡不过,也不知道试了几次,到如今整整荒废了十年,连个秀才都没捞着,还不如咱们烟哥儿。所以说,这天才啊,不定什么时候就是庸才了。他也命苦。十岁时老子让赌坊的人给骗了。家里的银钱全被赌坊拿去抵债,他老子这么一折腾也一命呜呼了。他娘倒是个硬气的,生生靠自己把他拉扯这么大。只可惜这两年身子越来越不好,他娘俩还死要面子,别人帮个忙偏说是施舍,搞得邻里邻居现在没一个肯搭理他们家的。听说他娘病在床上已经好几个月了。我家那口子心善,见他这次又没考上。他娘又病着断了生计,好心好意想给文书介绍个差事,结果被文娘子给骂了出来,说他们家书白是读书人怎么能出去做工什么的。考了十年都没考上也叫读书人?真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你干吗叫他‘文小相公‘?他不是没考中吗?”
“嘿,小东家你不知道,人家是读书人。跟我们这帮粗人中间画着线呢,不叫人家‘小相公’人家更不乐意了!”赵河嘿嘿笑说。
苏妙敢保证他用这种称呼绝对是嘲笑。看不起人的嘲笑。
即使是繁花似锦的城市,依旧存在着许多艰难啊!
宁乐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想向苏婵道谢,却被纯娘和突然晕进来的文书打断,因此泄了气,可沉默了几天又觉得这样揭过去不对,时隔太久却不好再提起这件事,猛然想起苏妙说的表达谢意可以用送礼物的方式,于是趁下午客人不多时去集市上买了两个糖人回来。他已经向苏烟打听过了苏婵最喜欢这东西,虽然苏烟在回答他时在这句回答后面加了两个字“大概”。
买了两个糖人回来找苏婵,这个时段客人不多,苏婵正站在门边上晒太阳,一身暗青色棉布衣裤,系着水绿色的汗巾子,背靠在大门旁边的墙壁上,一脚屈起向后抵在墙壁上,双手插在衣兜里,仰起脸正对着明媚的阳光,闭目养神。她今天很少见地梳了一根长长的发辫,尾端垂在身前,难得地带上几缕与她的模样完全不相符的女子的柔美,尽管如此,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是自在洒脱英气逼人的。
宁乐走过去,站在她面前,挡住了照在她脸上的阳光。
“干吗?”苏婵睁开眼睛,不悦地问。
宁乐将两根糖人递过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