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迟”

    “如此甚好”

    成轩等人忙不迭的点头,他们早就盼着能去韩家的纺纱作坊一看究竟了

    离着陇西城二十里,在渭水南岸两里处的一处高地上,有着一座高墙环绕的庄子这座庄子全属于韩家所有,里面的都是投靠了韩冈的庄客,多是在阵中伤残的士卒,离开了军队后,被韩冈收留不过真要厮杀起来,四肢健全的普通人也很少能胜过他们而棉纱作坊,就在韩家庄的内部

    去年的棉桃早已处理完毕,今年的还没有收获,韩家的纺纱作坊已经结束了工作,关着大门由于事先已经得到通知,作为庄头的一名老兵见着冯从义带人来,不待吩咐,便让人将工坊给打开

    工坊中,到处都能看到‘严禁烟火’四个大字,四个字上面都附着一个图案,红色的火苗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叉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都能知道织造工坊中有何禁令了

    西北地多,这座工坊占地也广,两间厂房,两间库房,还有一件管事居住的小院,各自离得甚远工坊内的水井有三眼,盛水的大缸摆得到处都是,对于防火,做到了极处

    不过没人在意这里的布置,厂房内的东西,才是成轩他们今次所在意的

    瞅着黄土垒起的厂房,刘广汉问着:“十六锭的纺纱机可就在里面?”

    “当然”冯从义点头笑道,让庄头去开门,“几位兄长既然已经同意共襄盛举,自然不会有半点隐瞒和藏匿”

    厂房大门打开,冯从义手一伸,“请”

    一拥而入

    冯从义微笑着,跟在后面进了厂房中

    今次能将这些商人们团聚到陇西,韩冈同意向他们公布式纺纱机的承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若是其他地方,纺纱的工作其实也是棉田的田主家来完成也就是说,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取棉、纺纱,全都是一路顺下来,织布作坊只要收购纱锭就可以,那就根本不需要来此通过实现下定来划分棉田

    但陇西这里不一样,纺纱工坊的建立,是跟棉田的推广种植几乎是同一时期来完成的单是顺丰行下面的作坊,就有三十台十六锭纺机

    之前在冯从义看来,在棉田没有扩大种植面积之前,使用人力就已经绰绰有余,盲目用上这些机械,纯属是浪费而已农桑二事从来都是一家的,现在换成棉花,本质还是一样,男耕女织又有什么不对?只不过,韩冈的坚持让他不敢不遵从

    而从一开始,韩冈就没有打算让纺纱这一道工序,变成单门独户的营生即便是最简单的珍妮纺纱机,其效率上的进步,相比于旧时的单人纺车也是天翻地覆的要是让陇西的棉农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利益体之后,再想进行这方面的改进,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利益上的损失,可以让人对任何效率上的改进恨之入骨韩冈无意给日后留下后患,未雨绸缪才是他一贯的行事习惯

    韩冈知道机械化的纺纱和人工纺纱最大的区别是将纱锭换个角度立起来,但究竟是如何去‘立’,韩冈也只能摇头摊手他的旧时记忆,完全排不上用场可当韩冈找来几个将作营的工匠后,他只提点了几句,工匠们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便将单锭的纺纱机改造成了八支纱锭的纺机

    韩冈在欣喜之余,也为改造的简单而吃惊看了式纺机与旧式的对比,差别根本就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只要点透了,改造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难度——难就难在那层窗户纸上同时式纺机的改进也是很容易,到了一年后的现在,在工坊中使用的纺纱机已经变成了十六支纱锭多的纱锭也是可行的,但动力的来源,就不能依靠人力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要往水力或畜力方向考虑

    只是成功的仅仅是纺纱机,织布机的改进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飞梭这个名词想必所有学过历史的学生都还记得,可怎么一个‘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