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就引官军来攻打,更激起王直这些大倭寇的愤怒,所以他们才是造成倭患的真正黑手,是应该根除的害群之马。     远了不说,只说朱纨的例子,那真是背后一支冷箭,防不胜防。而当年朱纨身为巡视大臣,权柄甚至大于现在的总督,却也倒在浙江这个污水坑里,自他以后,海禁越发松弛,而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不就是因为幕后黑手太厉害吗?他们用倭寇挟制官府,用官府威胁倭寇,兴风作浪这么久,就像鱼目混珠,让你抓不住、摸不着,如今总算有了确凿实据,可以连根拔起了,能不让陈惇大为激动吗?     困扰他多日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陈惇起身在屋里兴奋地踱了两圈,“名单在哪儿?”     胡宗宪指了指角落的一个大箱子。     陈惇打开箱子,发现了一堆物证,账册上密密麻麻写的不仅是闽浙沿海的大户豪强名姓,而且是他们同倭寇交易的细目,从时间地点到货物数额,无一不是清清楚楚记录在目,证据确凿。     “太好了,”陈惇道:“有了它,摧折豪强,荡平倭寇,指日可待了!”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胡宗宪的亲兵走进来道:“大人,他们到了。”     陈惇掀开帷幄一看,只见数百人已经集聚在胡宗宪的营帐之外,他惊奇地看到这些人全都披发跣足,穿着白色的衣服,免冠顿首,趴在地上待罪……     这些豪强大族,何尝有如此谦卑低下的一日?     胡宗宪大手一挥:“让他们进来吧。”     陈惇哈哈一笑,知道接下来就是胡宗宪最风光的一刻了,因为这些人的命运,一决于其手。     他对胡宗宪还是很有信心的,这时候他就二话不说自觉离开了,好让胡宗宪一人享受这胜利和光荣。     他在门口遇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不由得喜道:“谭大人!”     这人转过头来,正是谭纶。     “你小子上蹿下跳地,”谭纶好笑道:“受了伤还不好好静养。”     “要是让我好好养伤,哪里又能看见今天这一出好戏。”陈惇努了努嘴角,对着胡宗宪大营的方向:“……我在苏州审讯六大家,真是尺寸难进你看你们胡大人拿着手中的法宝召集闽浙豪族,谁敢不来?”     谭纶就道:“谁能想到,我大明闽浙沿海大族,十有七八都与倭寇暗中勾结……他们才是倭患的罪魁祸首啊。”     “倭患归根结底是海禁的问题,”陈惇道:“这些大户希望永远禁海,而王直希望开海,这就是为什么我一游说,王直就肯将名单送来的原因。”     谭纶道:“……这些大户难道不是希望开海吗?当初朱纨不是因为厉行禁海,才惹得这些人群起攻之的吗?”     “不是,”陈惇道:“当初朱纨是严厉打击走私,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所以被他们扳倒了。但他们实际上并不想开海,因为一旦开了海禁,那数不清的商人都可以自由下海贸易,他们就不能垄断走私谋取谋取暴利了……这些人不愿意被人分薄了利润。而王直是坚决希望开海的,他被这些人可坑得够苦,自然希望能换人贸易。”     “原来如此。”谭纶道。     “倭寇在沿海横行,无非抢劫和走私,”陈惇道:“抢劫的话,我们会将他们打服,就像淞沪之战一样走私的话,我们从源头上掐灭,将跟他走私的人都根除干净,让他别无选择,只能投降。到时候我们再开海禁,海疆就彻底安宁了。”     谭纶却摇头道:“根除干净?现在的倭情之所以能控制,是因为倭寇还要同大户们走私,如果你把大户们都根除干净,倭寇没了前途生路,一准会疯狂上岸攻击,到时候千里海疆无一净土,怎么叫彻底安宁了呢?”     “此言差矣,”陈惇哈哈一笑:“你以为掐断沿海的走私,就等于断了王直的生路?非也非也,据我所知,大明、南洋和日本的黄金三角航线,的确很暴利,但王直手中还有多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