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的是放进一支倭寇进来,但他却放进了倭寇的大军,”陈惇道:“猪队友就是这么个意思,祸害了你们不算,还祸害了南直隶的百姓。自从他放倭寇进来之后,事情就朝着你们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了。”     卢方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畏敌如虎,根本没有跟倭寇正面交战,直接带着人马撤离了武进,于是六大家跟沈长兴说好的交易也没有完成,倭寇只拿到了不到一万两的黄金——沈长兴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联络不上六大家的人,怀疑这些人设了个局,是想要把自己引入南京,那里有个包围圈等着他。     于是沈长兴将队伍分做了两支,一支七十二人的队伍被他派去了南京,而剩下二百人则跟着他南下去了芜湖。     没想到南京防守虚弱,七十二人的倭寇居然打得官军屁滚尿流,这些人便以为自己的计策奏效,殊不知是阴差阳错、歪打正着。     潘庹急忙狡辩道:“苛政猛于虎,是胡宗宪的苛捐杂税,逼得我们生路断绝,如果他不问我们每家讨要十万白银,口气又是如此难以商量,如何会逼得我们离心离德,出此下策?”     “是啊,”眼见证据确凿,难以抵赖,这些人居然变脸一般地哭诉自己的委屈:“胡宗宪的提编之法,就是搜刮三尺,非要将我们全都弄得家破人亡方才罢休啊!”     陈惇怒道:“国家帑藏匮竭,入不敷出,没有钱拨给东南军队,胡宗宪万般无奈之下,才用提编加派饷银。你们平日里锦衣玉食,各个家资百万,便是出十万两银子又能怎样,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倭患不除,早晚有一日攻入苏州城内,到时候别说是身家且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保不住了,又何有于钱财?你们倒是给我说说,到底是倭寇焚烧劫掠,将你们都咔擦了好,还是交上十万两的提编好?”     这些人就好像是坐船忽然倾覆的人,宁愿抱着财宝死,也不想扔掉财宝活。     “倭患剧烈,荼毒乡土,你们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居然能眼睁睁看着倭寇焚掠乡土,还将倭寇引入南京,祸害南京的百姓,你们这干的是人事吗?”陈惇道:“为了抗倭,老百姓们亩税要多交一分三厘,他们只靠土地生活,他们的生路才快要断绝了。可抱怨是抱怨,该交的钱却一分没有少。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倭寇打不跑,命都保不住!只有把倭寇赶走了,大家才能过上太平日子,安生日子!现在都是勒紧腰带支援军队呢,为什么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还比不过目不识丁的百姓?”     陈惇一一扫视过去,只见这番痛彻的话说出来,也没有人面色羞愧,或者有所感悟。他知道这些人并没有任何触动,那低下的头颅里,正在加紧盘算如何逃脱罪责。     “我知道胡宗宪可谓是你们的眼中钉,不除之难以心安,”陈惇就道:“不仅是因为提编法,而是因为他和倭寇打仗,掐断了你们和倭寇的走私,在这一点上的损失,可比十万两的加派多得多。”     作为闽浙海商的庇护人,这些颇有势力的大家族,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海上走私活动中,为倭寇的海运船队充当供销商。他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现在胡宗宪一来打击通倭,二来打算开海禁,这一举动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但却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     他们岂能不恨宗宪?自然是要想法设法地除掉这个敌人了,只有干掉胡宗宪,倭寇便可以大规模进犯,他们便可以大规模搞走私了。     说到走私,这些人才纷纷露出惧怕痛悔的样子。眼见陈惇想要拂袖而去,潘庹大叫道:“如果你追责南京这事,我们自然有罪,如果你追责和倭寇走私,那陆家也逃不了!”     陈惇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     胡宗宪的海船很快回来了,这次他扫灭的倭寇更是不计其数,焚毁王直的大船二十七条,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陈惇不由得也感到十分畅怀。     “我派人去镇江找你,”胡宗宪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