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代封了个国公,这就是北京的定国公了,南北二公府,互相照应,就跟红楼梦里宁国府荣国府关系差不多,而大明的军队是世袭制,父子相袭,兄终弟及,然后这些人相互间通婚联姻,形成一个军界圈子,同气连枝,共同进退,针扎不入水泼不进的,通婚一百多年了,随便拉出来几个,都是大小亲戚,是最牢固的同盟,如今徐鹏举摊上了大事,难道一帮子勋贵能眼看他完蛋不成?     徐鹏举就是仗着这个,算准皇帝是不能轻易处置他这个魏国公的,所以才有恃无恐。张时彻王公公他们估计也是紧锣密鼓地想了好几天,在钦差面前也是不遗余力地表演了一场大戏。     陈惇冷笑一声,南京这帮孙子玩得这么大,却想要毫发无伤地过关,大明还有没有天理了?     “国公您的想法可能有些……偏差,”陈惇就道:“皇上是不会拿魏国公府怎样,但不代表不会拿您怎样。您觉得您和魏国公府分不开,您就是魏国公,您就代表着公府——其实不然。魏国公是魏国公,换了您还有其他人来做,而没了国公这个身份的您,就什么都不是了,皇上想怎么处置您,就怎么处置您。”     徐鹏举神色大变,忍不住揪起了陈惇的领子,恶狠狠道:“你说什么?!我就是魏国公,魏国公的位置,除了我还有谁能坐?”     朱六把两人分开,徐鹏举跳起来大叫:“我是长子嫡孙!正德十三年我就做了国公!如今三十六年了,比皇上坐江山的时间还长!你们敢换人?!”     徐鹏举是上一任国公的嫡长孙,他的父亲早亡,继承爵位的时候很年幼,叔父们各个年富力强,从他手里名为“借”,其实是“夺”走了原本属于魏国公的许多东西,比如东园。所以一听到朝廷可能剥夺他的爵位,他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如狼似虎的叔父们,这可是他从小笼罩在头上的阴影。     陈惇咳咳两声,道:“不一定是你叔父……让你儿子越过你,直接继承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这下徐鹏举完全是面如土色,魂飞魄散:“什么?”     要说这一条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结果不坏,如果是儿子做了国公,还不是自己的种,还不是要乖乖孝顺老子——但对他徐鹏举可就不是好事儿了。     说起来也是他自找的。因为这厮宠妾灭妻,溺爱小妾郑氏,竟想夺去原配之封号,授郑氏为夫人,然后立郑氏所生的儿子邦宁做世子。然而邦宁也不是长子,在邦宁之前还有个庶长子邦瑞。     为什么徐鹏举上下活动,贿赂官员,想要把邦宁弄成世子,因为这其中的确是能钻一钻礼法的空子的,因为徐鹏举原配早逝,没有儿子,按理来说就是庶长子邦瑞承爵,但如果郑氏做了夫人,邦宁当然就是嫡子了,所以邦宁自然优先邦瑞。     但问题就在于郑氏在跟他的时候是个小妾,如果是普通百姓,妻死妾扶正也就罢了,但大明的藩王和勋贵,是不许“以妾为妻”的,正室如果死了,小妾决不能扶正,所以魏国公继室夫人必须明媒正娶,选聘一位良家女子进来,而郑氏永远是妾,而邦宁永远不是“正嫡”。     徐鹏举不想再选了,郑氏伺候地他心满意足地,他想把郑氏扶正,于是下了很多功夫,也有人为他摇旗呐喊,甚至国公府里,郑氏就明目张胆地做她的“国公夫人”,但假象就是泡沫,一戳就破,这种废长立幼、僭越名器之举,自然引来了无数的不满,南京的都御史纷纷上疏弹劾,北京的都督府也给他好几次申斥,郑氏的冠服至今没有发下来,邦宁和邦瑞依然没有确定的名分。     但如果这次徐鹏举惹火了皇帝,把他国公的身份剥夺了,又存心不让他好过,那继承他爵位的是谁呢——肯定不是邦宁就是了。     “魏国公世袭罔替,祖宗基业你是葬送不了了,”朱六安慰道:“能对得起祖宗就行。”     “可我对不起我老婆!”在陈惇和朱六的眼神下,他瑟缩了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