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风气,赞许真情真性,”归有光道:“因故提倡效法欧阳修、韩愈。”     “那么先生究竟知不知道,”王世贞露出一个半是讽刺半是看好戏的笑容:“韩愈、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想要复兴的,正是秦汉文章!”     “啊——”这许多学生惊讶不已,他们虽然日日诵读八大家文章,却并不知道韩愈、欧阳修竟然提倡复古,而且学习的正是先秦两汉的文章。     王世贞作为复古派领袖,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崇秦汉时期的古文。而归有光作为“唐宋派”的代表,主张“变秦汉为欧曾”,主张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但现在王世贞却说,连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欧阳修,都主张学习秦汉文章,那么唐宋派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韩愈、欧阳修提倡复兴秦汉古文,”归有光依旧缓缓道:“是因为当时文坛上盛行浮华靡丽的骈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声律,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穷妍极态,席卷了当时文坛。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这时候韩公站了出来,倡导诗文革新,反对绮靡晦涩     的不良文风,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生活的道路。”     王世贞点了点头,却听归有光道:“元美为后七子领袖,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可知道前七子为何要宗法秦汉之文?”     陈惇微微一笑,谁说归有光不会明褒暗贬?刚才王世贞借故讽刺了归有光制艺粗疏,如今归有光毫不客气地还回来,说王世贞为后七子领袖,但所有的主张和理论,都是从前七子那里继承过来的,并没有自己的创作。这是因为当时王世贞、李攀龙为了快速获得名气和文坛地位,故意拉拢拼凑了七个人,标榜自己继承了前七子的主张,果然声名鹊起。     “因为秦汉文章郁沉雄浑,鞭挞千古,掊在当代。”王世贞道。     “不然,”归有光直接道:“是因为弘治时期,首辅李东阳主持文柄,天下翕然效仿,他的诗文继承的是三杨,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丽,在内容上歌颂功德、逢迎唱酬,一片太平之景。而前七子反对这种柔弱的文风,所以提出了宗法秦汉文章的主张。”     “前七子的主张,其实是非常适宜的,”归有光点头道:“崇古拟古,用秦汉雄浑古朴的文风,扫清文坛萎靡之风,这样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对的。但七子等人只是单纯模仿秦汉文章的形式和样貌,强调尺尺寸寸向古人学习其格调、法度,而不是效法其精神和内容,只学到皮毛而失之风骨,形似而神不似。这样下来,单纯从形式上拟古,成了一道禁锢,导致后人永远被困在前人的藩篱之中,其作品成为毫无灵性的假古董。”     归有光说完,左侧首席的唐顺之哈哈大笑起来:“可不是嘛!我记得元美的求志园记中的,说‘径逶迤数十武’,我还在想这个武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武在先秦是半步的意思,你说你用这佶屈聱牙的典故,谁看得懂呢?看不懂你的文章,你又要感叹世间知音少,倒让人望而却步啊!”     王世贞刻意模仿国语、尚书等先秦两汉典籍,用一些只有秦汉人才会用,而后人已经摒弃了的词汇,这就算他刻意为之了,而且在一篇这样的文章中突然冒出古文字来,才更显得不伦不类,锻炼未纯。     “韩愈、欧阳修为了扫清浮华文风,故而提倡秦汉,”那边陆执懋抚掌道:“如今七子也是为了扫清馆阁文风,提倡效法秦汉,五百年间,竟如此之相近乎?”     “文风五十年一小变,百年一大变,”归有光道:“如今的文学风气,不再是李东阳的馆阁太平词,而是泥古、模仿、抄袭,这就是提倡复古所造成的影响,已经阻碍了文学的发展。当此时,须当挽刷风气,引领文风走向清新、自然、平易畅达、真情实感的道路,这就是我主张效仿唐宋之文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