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之中,九泉之下,过了奈何桥就是忘川河,顺着忘川河游到底,有座宫殿,名曰封魂。
“封魂”,顾名思义,封印魂魄。冥君殿形成之前,这个地方就已经存在。
大荒圣君建立三界秩序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临危受命的伏羲巡视冥君界时,偶然发现此处极阴极寒乃是绝佳的屏障,于是将无法入修罗地狱和轮回的幽魂封印在此,上书匾额封魂。后为防止这些幽魂滋生变故,扰乱三界,伏羲特意多加一道封印,交由十殿冥君看守。
千百年来,无人无鬼敢擅闯。
十殿冥君虽说为看守人,绝不会惹祸上身,所以不管能不能破解封印,他们都不想去尝试。
这天,伏羲遵从女娲圣命来取忘川河底的黑木,无意间发现,本该戾气横生的封魂殿里散发出无阴无阳的善和之气。四海八荒,拥有至善修为的只有已经消失的未上任大荒圣君,可是大荒圣君是至高无上的神,不可能出现在极为阴暗的忘川河底。
伏羲脑袋快要打结,完全理不出头绪。只能阿弥陀佛,祈祷对方不是作恶之幽魂。至于里面到底是谁,什么来历,他不想深究;为什么幽魂呆在封魂殿不愿出来,他当然巴不得永远不要出来。
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祸乱,如伏羲如愿,这会是一座永远不被打开的门。随着时间的长河,慢慢淡忘封魂殿有位深不可测的神秘人。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颛顼帝做到了,他以大智大慧,统领人世间,管辖之地“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却不曾想,他的大智慧竟惹得共工氏一族心生妒忌,以推翻政权为目标,纠集大批对颛顼帝不满的部落族群,组成讨伐大军,手持短刃,驾骑车马,杀入天国京都。
大战一触即发,颛顼帝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率众将士浴血奋战,从天上到地界,再从地界到天上,天地轮转,战马长鸣,厮杀了九天九夜。
颛顼帝的军队骁勇善战,战术运用得当,击溃了临时投靠共工氏一族的三大外部落。
共工对待战败的下属,残暴成性,怪罪招募来的部落有人对他不忠,命令浮游c相柳将战败的将帅头颅砍下,以儆效尤。战场厮杀,讲求的是军心,共工一令刀下,顿时军心涣散,其他投靠而来的部落首领纷纷带着自己的族人逃进附近的大山,隐蔽于世,期盼能够躲过一场恶战。
杀了首领,逼走族群,共工氏一族孤立无援,他恨极颛顼帝,偏执的认为以暴制暴才是王道。如果颛顼帝真的心存善念,那么那些疆土,为什么还要靠讨伐来获得。史书是胜利者的发言稿,他赢了,自然他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颛顼帝的将帅里,有一名勇将骄虫,原是平逢山的山神,长着两个脑袋,相貌极为丑陋,手持板斧,揪出了躲进深山的残将族群,意欲投诚者收于麾下,老弱妇孺者遣散返乡,凡是反抗者全数斩于斧下。
共工见大势已去,率领仅存的一十三骑,退到不周山。
不周山是连接天界与人间的唯一阶梯,共工到死也要毁掉颛顼帝心心念念的族人,天神。
等颛顼帝率军赶到时,共工已经撞断不周山,天柱断裂,地界塌陷,苍穹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随之滑落。山林燃起熊熊大火,大泽洪水倒灌,镇压在冥君殿的暴戾之气幻化成幽冥之兽,冲上人界大开杀戒。
女娲不忍自己创造出的人类,受此厄难,于是熔炼五彩石以补苍穹,砍掉大龟的四条腿以立天柱,杀黑龙以济冀州,积攒芦灰以止洪水。
苍穹补,天柱定,冀州平,洪水涸,女娲散尽修为,即将归于混沌。
面对幽兽为祸人间,纵然是天神,也会有无助和绝望的时候,她除了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