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不比官员,一年有一百多天法定假期。但是一些隆重的假期,朝廷也做了明确规定。中秋节就是其一,法定三天。
作为一年中少有的狂欢节,还没有进入法定日,各家商铺已经开始张罗。各色的平安结、如意结、吉祥结,还有同心结,挂满了各家各院。迎着喜庆,岁家也挂了两个由岁晴编制的平安结,伴随的还有两个硕大的红灯笼。
尤其到了傍晚,万家灯火。居高而下,与九天繁星相应,好不美丽。但岁家不在此列,除了中秋那一夜,一般人家是不会点灯笼了,而部分家庭更是连灯笼也没有。但内城几乎都不在此列,排排商业街道上酒楼商铺林立,满是灯火,热闹非常。
尤其傍晚,辛勤忙碌一天后,终于有了时间。一系列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提前为中秋节笼上了热闹的气氛。哪怕没有多少存钱的农家也会出来转悠,以期待购买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进入法定假日,就更加狂欢了。
此时中秋不比现代,还没有团圆之意。想着自己姐姐家中的情况,其夫君一定不在家;岁初说是和父母商量,实际上更像是通知父母后,就给姐姐捎了信,希望中秋节来家里过。知道姐姐性格,更邀请了刘孙氏。
眼看中秋在即,八月十三终于收到了姐姐来信岁初喜出望外姐姐答应了。她自然希望姐姐来,依着姐姐的性格,来的机会不大,而今答应自然高兴。可让她没想打的其婆婆也要来,自己只是客气好么不过是不让姐姐为难你还真答应了岁初暗恼,无耻怪不得你儿子也那么无耻哼
生气归生气,还要准备的。十四放假,岁初当天起的很早,帮着母亲做了早饭。早饭即将做好,妹妹才起来。看着父母忙碌,岁初去了正屋右间,照顾祖母起床,然后帮祖母洗漱。
吃完饭,岁初就去给父亲帮忙,收拾新盖的西屋就是简单搭了草棚的屋子,然后同原有的两间小屋一块打通,与外边一起撘的草棚,共二十多平方作为饭厅;而被打通的两间小屋作为厨房。
岁母和岁晴忙活中秋的事宜,拜月、食物等,有不少要忙的,岁高氏在一旁还不时的打个下手。
太阳过头,岁家吃了点点心,休息了阵子,继续忙。到了未时,岁母已收拾差不多,就带着岁初岁晴去了集市继续购买东西。岁高氏行动不便,在家做衣;岁父继续忙着自己的事。
离开岁家,穿过两条街,不足一刻钟,就来到了集市。不同农村,宣州府西城郭人口众多,需求很大,一条街有原来的五天一次,慢慢演变成了天天。更是从早到晚,不有间断,这几天更为盛大。
一拐弯,原本三三两两的顿时变成的熙熙攘攘。接连不绝的摊位上,个围观问价购买;更多人形成人流,缓慢前行。岁初跟母亲妹妹的后头,右手提篮,防止被反向的人挤压。
芹菜、韭菜、洋葱、小白菜、青椒、豆芽、花椒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穿过菜市就来到了宽阔的正街,两旁商铺林立,服装、家用、小吃多不胜数。个小孩欢快的穿梭奔跑其中,依稀还有几个叫花子在角落处,放着一个破碗要饭。其中一对叫花子却突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一个老人,身形佝偻,半头白发,手里拿着一拐杖坐在地上。旁边带着一个小娃,骨瘦如柴,浑身脏兮兮的让人辨不清雌雄和年纪。破烂的瓷碗内只有零星的几个铜板,来过多次岁初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路过时,岁初还是忍不住打赏了五个铜板,足够他们俩吃一顿的。然心中还有一丝不解,孩子都要饭了还有什么自由,与其乞讨,不如进入大户人家为奴为婢,或去些手艺人家做学童,不比现在朝不保夕要好然终究无解。
“谢谢,谢谢”一老一少急忙的道谢引起了岁母的注意,回了头,看了岁初一眼,也没说什么就继续前进。
“冰糖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