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一条稳定的收入,乡人将收获的所剩稻米细心碾制,一部分直接卖与道观,留下部分待轮期之日熬制米粥供给道观,道观则高价易之,二者各取所得。
李白思绪纷飞,一旁的师弟沈冲则大笑的开口道:“刘大婶你做的大饼可真香,下次得多做几张”,李白被沈冲笑声惊醒也对着刘大婶说道:“道长和诸位师兄弟都对饭菜颇为中意,刘大婶勿忧”,刘大婶见二人如此说法,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也露出笑容,显得极为高兴并直说:“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接着仿佛想到什么,提着粥罐边往家里走去边说:“前几日,大郎进山带回不少肉食,一会两位道长便带些回观里吧”,师弟沈冲听了似乎颇为意动,李白倒是清楚乡下人家难得有野味肉食解解馋,平日道观众人对乡人多为照顾,乡人除了对送上山的饭食用心也只能赠之猎物肉食了,而众弟子皆不轻取,俱以财物报之,乡人亦多有推辞。李白虽然也有些钱财,不过早上仓促出门,并未带在山上,也不想白拿刘大婶的肉食,于是将右手提着的竹篓桐油罐递给师弟沈冲,沈冲也自然的接了过去,之后李白对着回屋的刘大婶大声说道:“刘婶,我们还要别的事情要办,下次来时再来拿肉食”,快走回屋里的刘大婶听了,只好作罢,说道:“道长一定要记得来拿啊,大婶我会帮好保存好肉食的”而后李白便拉着不明所以的沈冲快步走开。
“大白,我们下山还有其他事吗”沈冲好奇的问道,显然他还惦记着刘大婶说的野味。李白给他简单的说明下情况,让其了解他惦记着的野味对刘大婶的重要性,师弟沈冲听完说道:“那我们直接用金银换刘叔的猎物不就行了吗”,李白回答:“但是刘大婶极有可能不会要你的钱物,再说我早上出门的急也没带着钱财”“大白你没带,可我带了啊,再说我们拿了肉食丢下钱物便走不就好了吗”沈冲说完,还一脸鄙夷之色。李白也有些无言以对,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将手里的工具还给李师傅后,转头回来时再来刘大婶家“拿”肉食吧”,沈冲点了点头“嗯”了一句。
离开刘家村,李白沈冲继续沿石子路前行,又走了盏茶功夫,终于来到李师傅所在的李家村,跟刘家村差不多,李家村也多是本姓人家,早在本朝建立之初便已来此耕种土地繁衍生息。李沈二人要找的李师傅家位于村落中部,从村中穿行而过,沿途村民俱对二人问好,二人也不断回礼。来到李师傅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个大的铁匠铺和房屋的结合体。李师傅正在铁匠铺外,赤膊上身托举着一个石锁,一旁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健壮少年也举着稍小的石锁。铁匠是个力气活,没有充沛的体力是做不来这个行当的,日常锻炼则是最为直接的方式来增长体力,至于健壮少年则是李师傅的大儿子李铁,他会在李师傅年老之后正式继承李师傅的铁匠铺,一并继承的还有“李师傅”这个名号,至于现在的李师傅,或许以后就变回原名也未可知。李师傅还有一个小儿子李言文,乃是家中的宝贝,大哥需继承家业,李师傅则欲培养小儿子成为文人,以后或许走出山野,谋求一官半职是李师傅最大的期盼。李言文也曾在道观住过一段时间,由师兄于坚代东岩子道长授其学业,时间则大概是在李白入观之前,不过东岩子道长并没有将李言文留在观中的意思,不然于坚可能会多一个师弟,而道观其他弟子则会多一个小他们近十岁的师兄。李言文大概在山上待了一年时间,东岩子道长便让于坚将其送回李师傅家,并传话道:“此子与本道无缘,故不长留,若日后用心苦读,亦有一番作为”。李师傅虽然可惜小儿子没能一直留在道观,但也对东岩子道长授学之恩极为感激,东岩子道长对小儿子的评价更是让他甚为满意,大儿子继承铁匠家业留传香火,小儿子学文亦有前程,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
李师傅见了李白,沈冲二人,显得极为热情,之前师弟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