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再伸手从灶台下的地面摸出一个火折子,打开盖子,对着火折子轻轻吹气,起火后,用火花点燃枯叶,然后盖上盖子将火折子放回原处,待火势稳定便又加入几块木材,对李白说道:“师兄便帮我烧火可好?”李白答应了,代替张敏坐在灶口前充当坐垫的石头,小心的照看着灶火。张敏提醒道:“如果火势减小便放入些碎木块,用后面的扇子对着灶口扇风,便可”,李白了然。
张敏先是将淘好的稻米和清水放入灶台最右边的大锅让其自行蒸煮,只是不时用铁铲搅拌一下,免得稻米与锅底黏住。中间火力正猛的大锅则用来做菜。先是放入几勺略带浑浊的油,虽然卖相不佳,加热后也有一股清香,李白猜测应是某种植物所榨之油,理由则是并无动物油脂的那种油腻味道。待油滚烫后,将鲤鱼块放入锅中快速翻炒起来,期间放入些许粗盐,又舀了小半瓢清水均匀的浇在鱼块上,锅中顿时一阵水汽升腾,张敏又撒入一些准备好的蒜瓣和姜片,从陶壶中导入一勺酱汁和醋,吩咐李白不再加火只用保持火焰不息即可,并拿起锅盖盖在大锅上,让其小火焖煮一会。大概一炷香时间(五分钟)左右,并起锅装入白瓷盘中,还撒上一点花椒提味,将做好的鲤鱼块放在案板桌上,瞬间,整个屋子都满是鱼香,张敏接着用竹刷清水洗锅,开始做第二道菜。依旧是大火烧开油,将鲫鱼两边简单的油煎一下,放入两瓢清水将几条鲫鱼全部覆盖,水面还有一团团油花,之后稍减火力,加些许盐,大蒜,小葱和生姜片,盖上锅盖,焖煮一盏茶功夫,见汤汁已变成乳白色,就打算起锅,由于汤汁较多,便用黑釉大碗装起来。这时李白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肚子在发出抗议。依旧洗锅,此时右边煮饭的大锅已经沸腾,张敏见状,用另一个木瓢连汤带米一瓢瓢舀起,放入竹箕上,竹箕下面则是用来盛米汤的陶罐,如果家中有人不想吃米饭,还能用少许米饭加上米汤做成米粥。将米饭沥干一些后放入之前做菜的大锅,盖上锅盖开始用大火完全煮熟。空下来的右锅则可以继续用来烹制火力无须太猛的素菜。放入稍多油,烧熟后,将三角状的茄子放入锅中油煎,并不断翻炒,由于茄子并不易熟,故需多炒片刻,待快熟透时,放入些许盐和酱汁调味,继续翻炒片刻,张敏便将茄子盛起。最后的清炒黄瓜,就更快做好了,少许油热锅,翻炒一会,加数勺水,小火开盖煮半分即起锅装盘。将空下来的右锅注满水,借助火力烧热,可用于道观众人清洗,又将之前做好的鲤鱼块,鲫鱼汤,青菜放在米饭上保温,盖上锅盖,李白也就此结束烧火工作。张敏开口道:“饭已做好,可以将道长和几位师兄喊来此处用饭了”,原来这间“药厨房”还要充当饭厅,两人分头去喊众人。
片刻后,师徒五人便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桌上便是今天的饭菜,两荤两素,虽然种类较少,但胜在分量充足,香气四溢。与书室不同的是,“饭厅”里的桌子不是矮桌,而是高两尺出头的圆桌,配套的则是四脚圆凳,而不是跪坐在草垫上,李白自己还是更喜欢坐在凳子上吃饭。沈冲看见桌上的菜肴,似是要控制不住拿筷子的右手,不过此间主人东岩子道长还在闭目静坐,小胖也只能强自忍耐。又过了大概一弹指的功夫,东岩子终于开口道:“好了,用饭吧”,说着率先夹起一块鲤鱼块,开始吃了起来,众人也仿佛得到信号般,纷纷将筷子伸向中意的菜肴。吃相最为惊人的就是沈冲,他就着几块鱼块和鲫鱼汤,三两下就吃完一碗米饭,自顾自的跑去锅里重新盛了一碗米饭。“主厨”张敏则不时夹起黄瓜片,放在嘴里细细咀嚼,眼睛微微眯起,也会吃几块茄子,对鱼肉不闻不问,屹然一副素食主义者的样子。李白和于坚则是什么都尝一些,李白觉得这些菜虽然没有各种调料调味,但也颇为清香,也很好的保留了食材本身的独有味道。东岩子道长则对黄瓜最为青睐,碗中的米饭也不断减少,期间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