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暂时的,日后开支大了,就靠别人筹集肯定不行。

    还好徐弘基没有克扣他的屯田亩数,一整个千户所的屯田,如数交给他,这些都是熟田,不是刚刚开荒的地,产量还是不错的。

    陈子强对于别的农作物不知,但对两种地下生长的粮食知道的很详细,一个是早已被他推广的番薯,另一个是土豆。

    土豆也是外来物种,虽说后世对它的传入时间众说纷纭,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明确记载着,可见此时已经有人种植了。

    同样是这时候的人不清楚它的习性,造成低产量,但陈子强知道啊,跟番薯一样,也是用块茎发芽进行培育,不同的是土豆不需要二次栽种。

    但土豆需要覆土层更厚,也比番薯需要水分,种植时间在江南一年两季,分别是春季二月份,和秋季九月份。

    现在已是十月份了自然迟了,但现在他也没种子,正好趁着这时让人去更南的福建收集种子,等过了年就可以种植了。

    他还特意交待去的人,顺便找找玉米的种子,这东西也是明朝就传入中国的,而且抗旱,最适宜在北方种植。

    别以为他练兵不要考虑这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士兵吃不饱如何打战,朝廷自己都入不敷出,这事只能他自己想办法。

    目前最重要的是招兵,别的没有明末要当兵的人是不缺的,北方战乱大量的难民南下,虽有各地官府阻拦,但总有人穿过重重关卡到达南方。

    这些人许多都是缺衣少食的,陈子强没有大量的银子,但他有地,很快就召集了两万多人,当然不都是士卒。

    他给出的条件是种地活命,每户人家按丁口分配土地种植,同意安排种植何物,何时种植,上缴多少留下多少,这些都已经算好了。

    他所做的完全是大农场的模式,不是让分地的农民自主种地,而是集中种植,但按丁口分配土地的份额,多劳多得,不至于造成磨洋工的状况。

    当然每户人家必须有人加入他的军队,士兵跟百姓的比列是八比一,这算是比较艰难的了,因为那些人不是都能种地的,拖家带口的总有老人孩子。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