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组朝廷
正是桃红柳绿的大好时节,早稻已经吐出了嫩嫩的穗子,辛勤的农人们正把刚刚挖出来的塘泥洒进田中,用来增加肥力。远处的道路上,一队队穿着黑色军装带着硬质大檐帽的军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着江边移动
李大帅一来,这些当兵的自然而然也就应该撤走了,这本就在江南百姓的预料之中,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在江南的市井民间,尤其是底层百姓的心目当中,这从来就不是一场军事行动,而是政治争斗,是姑嫂不和的家务事。
政治争斗自然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折腾了这么些时日,也该收场了。
自从北伐开始之后,这还是李吴山第一次回到江南。
对于朝中绝大多数朝臣而言,李吴山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实很多官员都是第一次见到李吴山本人。
李吴山给人的印象和想象当中完全不同,既不是粗鄙无文的“猛张飞”,也不是嚣张跋扈的“董卓”,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威风,却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势。
“由太后与公主共同辅佐万岁,这是前朝就定下来的章程,臣意应遵之循之”
当初就说好了由太后和公主辅政,你却要想方设法的把公主排挤出去,所以才引发了公主殿下的激烈反弹,弄出了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我建议还是维持以前的局面,遵循以前的老办法
事情已经出了,再计较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了太大意义,现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局面。
一战就打掉了黄得功的两千多人马,充分展现出了学生们的战斗力,最要紧之处还在于李吴山并没有侵犯到文武百官的利益,官员们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和李吴山唱对台戏。
高层的政治斗争,大家都会尽可能的保持中立,若是一不心卷入其中,必然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状况。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抱定了绝不轻易表态的心思。
作为一个外官,李吴山本不应插手朝廷事物,尤其是皇家内部的争斗。但他就是插手了,别人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李吴山的提议并不算过分:在恢复理务处的同时,局面再次恢复到以前的样子,由公主和太后共同理事。
但是,太后对此并不满意:事情是明摆着的,理务处恢复了之后,长平公主依旧还会把持朝局,所谓的“共同理事”其实就是由长平公主做主,所谓的太后和皇帝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令出于上,本是我国朝体制,然而公主殿下理事也是沿袭了多年的老章程,臣有一议”李吴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朝廷事物依旧由公主殿下操持,万岁与太后不应该再插手”
一切都交给长平公主,太后和皇帝不能插手,这就是典型的保持朝局,听了这句话翁太后几乎当场发作,但接下来的后半句却让她的怒火登时就消散到了九霄云外。
“军政国事由万岁裁断,若无万岁旨意不可生效,太后意下如何?”
国家的政策应该怎么实施,这是决策权,由谁去具体实施,这就涉及到人事上的任免权。这两个重大权利全都交给长平公主,皇帝只保留最要紧的一项权利:生效权。
怎么做由谁去做长平公主说了算,同意或者是不同意长平公主做法则是皇帝说了算其实就是太后做主!
不管长平公主想做什么事情,若是没有皇帝的认可她就做不成,也是无效的。
如此一来,就把长平公主和太后分开了,二人各司其职,避免了同在一个屋檐之下磕磕碰碰相互争权的状况再次出现
如此一来,皇权就得到了保证,不会再有被长平公主架空的可能。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协商和准备,太后和万岁终于在原则上同意了李吴山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