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又有“探花郎”的光环加持,虽不敢说一定能平步青云,却绝对算是走在升官的快车道上。
若的外调到了地方上,所有的这些好处就全都没有了!
但李杉却毫无怨言,非常爽快的接受了这个任命:“臣欣然授命!”
李杉的这个态度让皇帝非常满意:“很好,朕这就着吏部出任命的书文,好让你尽快上任”
李杉的“原单位”考功司本就是吏部的一部分,具有“组织部”的部分职能,对于官员调动的种种流程最是熟悉不过了:官员调动可不是吏部出一纸书文那么简单,还需要部堂审核,内阁签署认同才会正式生效。但皇帝却不打算经过内阁,直接让吏部出具任命文书,这就显得有点不合规矩了。
虽然不是什么阁臣,但李杉还是或多或少的听到了一些官场上的“道消息”,据说万岁爷似乎对内阁有些不满,在很多事情都上甩开了内阁,往往是“乾纲独断”“圣意天裁”,喜欢一个人说了算
当然,这些说法不过是捕风捉影的传言,到底是真还是假,就不是李杉这样的角色能够知道的了。
“李爱卿啊,这徐州知府一职虽然不高,却极是紧要,到任之后如何施政,民c政c财c赋等等琐碎事物如何办理,一定要好好想想”
“臣不必细想也能知道徐州知府的责任。”李杉非常直接的说道:“眼下这局面,唯战事做为紧要,无论民政还是财赋,必须让步于前方战事。”
这话说的真是太精辟了,简直一针见血。
知府的责任就是安民治理净绥地方,但那只是太平时机的状况。就现如今这个情况,什么民政什么财赋,全都不是最要紧的,当务之急就是为前方的战事服务,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以“打胜仗”为核心思想。
这句话深得皇帝之心,登时就欢喜起来,愈发觉得李杉就是徐州知府的最佳人选:“李卿之言,深谙朕意。既然你已明了,朕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还有一事需再多叮嘱”
“忠勇公的脾气有些急躁,”忠勇公李吴山的脾气何止是“急躁”那么简单,甚至完全可以用跋扈来形容,硬怼内阁,顶撞皇帝的事情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当然不会把一个区区的知府放在眼里,为了防止李杉和李吴山之间弄出“不愉快”的场面,皇帝不得不千叮咛万嘱咐:“忠勇公此人,忠则忠亦,做事有些激烈,往往不管不顾不留情面,你需心在意”
“忠勇公乃我国朝柱石之臣,纵使有些不合体制之事,也必然是为了前方战事考虑。臣到任之后,定会以大局为重。”
只要前方能打胜仗,不管忠勇公多么跋扈多么蛮横,我都听他的,这就叫以大局为重。
忠勇公李吴山这个人虽然跋扈,而且多有蛮不讲理的时候,但却毕竟比一个的知府高出太多了,不大可能直接和李杉产生什么冲突。皇帝最担心的是李吴山手底下那些个骄兵悍将
大旗军可不光仅仅只是一支军队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体系,李杉这样的外人出任徐州知府,那些个骄兵悍将一定会找他的麻烦,皇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完全是事出有因。
既然徐州已经打下来了,朝廷必然会派遣官员去治理,而内阁提出的人选根本就不是李杉,而是崔耀祖。
最先提出让崔耀祖出任徐州知府的那个人,就是崔耀祖的顶头上司,南京府尹王宣同王大人。
作为王宣同的副手,身为“‘南京副市长”的崔耀祖实在太强势了,丝毫没有把王宣同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早就让王宣同不满意了。仅仅只是因为崔耀祖和大旗军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实在不好说什么,最让王宣同无法忍受的,崔耀祖竟然把手伸到了巡防营。
一个强势的二把手,死死的压着弱势的一把手,还掺和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