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请筹北伐诸事疏》。
路恭行本就是讲经解史的学官出身,文字上的功夫胜过李吴山百倍都不止,这篇《请筹北伐诸事疏》更是引经据典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朝廷绝不能偏安江岸,一定要尽快筹备北伐事宜。
在这份奏疏当中,路恭行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局势的关键之处:伪清在北方的统治基础日渐稳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南宋和金国隔江对峙的局面,大明朝也一定会逐渐沦落成为偏安江南的“朝廷”,收复故土光复北都的梦想只会越来越遥远,朝廷必须尽快北伐,以收拾民心。
和那些只会唱高调的文官不同,路恭行不仅指出了北伐的紧迫性,还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速速整合残破的三大营,想方设法的拉拢扬州军,以这两支队伍为主力,以大旗军为先导,就算不能一举光复故土,至少也要兵进淮扬,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江南的稳固。
守江必守淮,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这个战略绝对正确。若是按照路恭行的说法,复隆朝廷确实有可能组织起一支像模像样的北伐大军。但是,但是李吴山却知道朝廷一定不会接受他的这份奏疏。
因为现在的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我只能把路兄的奏疏递给朝廷,至于说朝廷纳与不纳,那就无能为力了。”
路恭行苦笑着说道:“尽人力听天命吧!”
已经被一撸到底,一丁点的实权都没有了。发妻过去,如王宣同c程园毕等等这些昔日的同僚根本就不理不睬,甚至连这次聚会性质的“宴”都没有想起要邀请他,足见朝廷早已把他给忘了,路恭行却还想忧心北伐之事。
已经成了修书匠的路恭行根本就无权过问军国大事,更没有直递中枢的取道,只能通过李吴山转递这份《请筹北伐诸事疏》按照当时的眼光,绝对可以算是纯直忠臣了。
李吴山从不否认路恭行本人的操守和德行,也知道他是大明朝的纯忠之臣,但他越这样就越要把他排挤出去,以免他的人格魅力变成影响力继续影响大旗军。
虽然路恭行和李吴山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共同点,但是在效忠对象这个问题上,却有着不可弥合的巨大分歧。
路恭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型忠臣,即便是朝廷已经把他给忘了,依旧在忧心国事,但他效忠的对象不过是一家一姓罢了。
李吴山可不一样。
李大帅一点都不在乎这三万里河山是不是姓“朱”,甚至不在乎登基坐殿称孤道寡的皇帝到底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
若是普通的王朝更替改朝换代,李吴山甚至懒得费这番力气,说不准现在还在大旗庄舒舒服服的当他的乡下土财主。
但这明清交替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江山易主,而是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李吴山不得不奋起,不得不拼命。
因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从未动摇:为了我族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为了我族之气运,不惜牺牲一切!
任何有碍于此者,不管是奸佞凶顽还是正人君子,都必须扫平,容不得丝毫犹豫!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