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既然自己已经有了独一无二的实力,何必还要在头上摆一尊大菩萨?

    给多尔衮伏低做,哪里有自己掌权来的实惠?多尔衮能做皇叔父摄政王,凭什么自己就不能?

    虽然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但阿济格毕竟是在外统兵的将领,不如多尔衮那样直接在京城控制朝局更加方便。所以,他就开始为自己打算了。

    不再那么积极的剿灭闯军残部,而是开始做起了隔岸观火的打算。以阿济格的精明,当然不会做的那么明显,而是下意识的控制战争的节奏,既保持着继续追杀闯军残部的势头,又不会一下子就把对手消灭干净。

    这么做,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

    他在等,等着局面的改变。

    在阿济格的潜意识里,以太后为代表的“帝党”和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摄政王党”一定会撕破脸的时候,到时候就自己就可以待价而沽,甚至有机会成为第二个多尔衮。

    所以,他才放缓了战争的节奏,变得不那么积极主动了。

    现如今,阿济格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整合左梦庚部。

    左梦庚是左良玉的儿子,当初左良玉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准备杀回江南去,却病死在进军的途中,他的儿子顺势接管了左部人马。当阿济格杀过来的时候,左梦庚毫不犹豫的投降了。

    作为大明朝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军队,左部人马号称百万,虽然这个数字水分很大而且多是些乌合之众,但毕竟有相当规模。

    把左部人马整合到自己的体系当中,就可以拥有群天下最雄厚的实力,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苏克萨哈带着圣旨来了。

    所谓的圣旨,当然不是顺治皇帝的旨意,而是摄政王多尔衮的意志:多尔衮要求阿济格顺江而下攻击江南,在战略上牵制残明,为洪承畴大军南下做出有力的策应。

    如果是在以前,如果平定江南的主导者还是多铎的话,阿济格自然没话说,就算是有些不情愿也一定会按照多尔衮的意志去执行。

    但是现在,局面已经不一样了。

    “要王爷策应洪承畴那奴才,”作为阿济格的心腹,勒克德坤心腹忿忿不平的说道:“真不知摄政王是怎么想的!那洪承畴不过是王爷的手下败将,有甚么资格要王爷去给他打下手?”

    洪承畴原本是明朝大将,在崇祯十五年的松山大战中被阿济格俘虏,这才投靠了清廷。

    给昔日的俘虏打下手,从心理上来说,确实有点别扭。

    大家在湖广打的好好儿的,隐然已经是湖广王了,凭什么要离开辛苦经营已久的地盘去给洪承畴打下手?

    若是一举而胜,这平定江南剿灭残明的功劳肯定是洪承畴的,若是不幸战败,少不得还要背起黑锅扛起一部分责任。

    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儿,不仅阿济格不愿意做,他的手下也不想做。

    但摄政王的命令却不得不遵,至少不能公然违抗。钦差大臣苏克萨哈已经带着圣旨来了,总要给他一个说法才好。

    几日之后,苏克萨哈拜见阿济格:“奴才还的回去复旨,这圣旨上说的事情,王爷考虑的如何了?”

    阿济格走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我说苏克萨哈呀,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和你直说了吧。现如今这湖广的局面,朝廷也是知道的。虽说李闯已死,然闯贼残部依旧肆虐各处,追剿已到紧要关头,若是半途而废必定死灰复燃,到时候再想剿灭少不得还要费一番手脚。”

    “还有,连年征战,各部人马多已甲破刀残粮饷不济”

    阿济格不停的摆困难,其实就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不是我不想支援洪承畴,而是现实当中的困难太多。除非朝廷能给出足够的粮饷,要不然的话恐怕没有余力去策应洪承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