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郑武公三十六年冬,常年在外领兵作战的郑国国君郑武公郑长卿,突然暴毙,其弟郑龙尊其遗命,秘不发丧,并火速接回质于赵国的公子胡,立为新君。——《郑国传》

    赵国都城晋阳,大雪飘飞。放眼望去,整个天地都间是一片白茫茫,白到显得有些沉重,有些寂静。冷冷清清的街道,除了日常巡逻的卫士,再也见不着一个人影。突然,一位骑手策马而来。骏马浑身是汗,矫健的肌肉被染上一层油亮的色彩,热汗在冰冷的空气中腾起阵阵雾气,画面充满运动之美,却也掩饰不住马儿的疲惫之态。骑手背上插着三面小旗,在凌冽的寒风中急速抖动着。这三面旗表明了骑手军情信使的身份,所以一路上无人敢拦。信使略显急促的挥舞着马鞭,向着行宫方向疾驰而去,很快便消失在守卫森严的宫门之中。不一会儿,这位信使怀中所携的木盒,便迅速的呈于赵王所在偏殿。

    殿中,侍官确认泥封完好后,小心翼翼的刮去泥封解开木盒,轻轻地抽出盒中的绢布,缓缓摊开置于案上,随后躬身悄然退出殿中,无声的掩上殿门。待侍官退下后,赵王细细的端详着,不多时,原本面无表情的赵王,脸上渐渐的挂上微笑。

    赵王名雍,身长九尺c肩宽体阔c体壮如牛,虎目如电c摄人心魂,长髭盛美c不怒自威,一举一动带有一股杀伐之气,如万军之魂。

    “汤卿,且过来一观。”赵王把绢布按于案上,往殿中仅剩那人的方向推了推。便抚掌而坐,抑身长笑。“哈哈,看来吴国秘使所言为实呀,那个郑长卿是真的死了。”

    “哦?那下臣就斗胆一观。”被唤作汤卿之人闻言轻揖,缓步上前。

    此人陈氏名汤字子公,身高八尺仪表堂堂c面如冠玉c剑眉星目c唇红齿白c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人人见着,无不暗赞一声好儿郎。才华横溢允文允武,可定国安邦,年方三十却已官至相国位极人臣。

    陈汤捧起绢布,细细阅读之后,便抚须沉吟,来回踱步。“郑军月前伐燕,势如破竹,燕国举国惶恐,多次提出议和而郑国不予理会,如今却迅速议和仓促退兵,甚至部分辎重还就地焚毁。这么看来,郑公驾薨之事,极有可能为实。”

    “那汤卿,密召吴使入殿,就说,吴君的要求寡人答应了!”赵王悠悠扶案而起,准备秘传吴使觐见。

    陈汤听闻,却立即进言劝阻道:“王上,万万不可!”

    赵王奇道:“吴国许诺五城换郑胡出不了赵国,此事为何不可啊?”

    陈汤不可置否,反问道:“王上,您可曾想过,为何吴国一定要公子胡死在我们赵国?”

    赵王闻言,不假思索说道:“吴国与郑国乃是世仇,就连吴国之先君亦是死于郑长卿之手,此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郑长卿已死,吴君无法报杀父之仇,就杀其子以告亡父在天之灵。合情合理,寡人为何拒绝?”

    “那王上可知道,郑公育有三子。”陈汤如此说道。

    “哦?那又如何?”赵王毫不在意。

    “郑公生三子,其幼子早夭,尚余有二子。长子公子胡质于我赵国,而次子公子申正是质于那吴国!”陈汤继续说道。

    赵王面容渐渐严肃起来。

    见赵王沉默不语,陈汤立刻趁热打铁。“那质于吴国的公子申,其母是吴国先君之女,吴侯的亲妹妹武姬,武姬向来以她兄长马首是瞻。”

    “如若寡人杀了郑胡,那郑申就成了郑国唯一继承人。郑申年仅六岁,母壮子幼可代为监国,一旦即位,郑国的大权尽落入其母武姬手中。如此一来,吴国不费一兵一卒,就掌控郑国。”赵王一点就透,马上反应过来。“鸠占鹊巢,哼,吴君果然好打算。”

    “诚如王上所言。”

    赵王沉吟不语,负手低头走了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