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门儿。我就安心听:“这大约每日2万左右的人流量怎么划分呢?来火车站无非两种人。进的,出的。坐火车出去的,搭火车回来的。大约砍掉一半,出去的旅客,那么还剩下一万人,坐火车回来的旅客。他们的必经之路在哪儿呢?出站口。
从出站口出来之后呢,就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有从外地出差,办公回来的。有从外地旅游回来的。还有更多的,是在沿海一带打工的农民工。
现在看火车站四周的布局。回来的人,有几种去处呢?人流向哪儿了?第一部分,大约两三千人,出站口直走,5分钟,坐出租车走了。这部分人大多数是d市本地人,或者在d市工作,生活的外地人。还有就是从外地旅游回来的。这两部分人消费能力很高,包包里有钱。但坐出租车走了,咱们挣不到他们的钱。所以先把他们抛开。
然后剩下的八千人,到哪儿了呢?这里看火车站东,出站口左手直走10分钟,过一个天桥,我们暂时叫它一号桥,下桥,就是公交站。反正各色人等,节约钱的,就坐公交车走了。坐公交车走的,一半是d市人。一半是外地人。转乘客车回老家的,也很多。大约有两三千人,都坐公交车走了。
那么剩下的四五千人呢?就是经过这座天桥的旅客了,我们先把它叫做2号桥。那么他们的目的地是哪儿呢?
注意看这里的地理环境,下这座天桥,就是城北客运中心。从火车站到短途客运中心的必经之地,之一。
别忘了还有个下穿隧道,地下商场,就在我们脚下。那么这样看来,师兄你明白了么?走这座天桥到城北客运中心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有没有一定的概括性呢?”
经小武这么一说,豁然开朗。对呀,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火车站作为一个大型的集散地,人流的走向真的有学问啊:“概括性?我想想,去短途客运中心的,估计绝大部分,都是d市管辖内,各区,各县,各镇,各村的农民工吧?”
“说对了,你没看从这里经过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大包小包背着的吗?一看就是过年回家的农民工。好了,那么讨论下一个问题。一号桥,上面很多摆地摊的,卖什么的都有。为什么这个二号桥,一个摆地摊的都没有呢?”
额,这真是我想问的。话说我卖生意经,就是在一号桥呢。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小摊贩,赶都赶不走。相隔并不是很远,为什么二号桥没人摆摊呢?“为什么?”
“因为咱们脚下有一个地下商场。去短途客运中心的,轻装便行的,都从地下通道过街,去客运中心。地下商场里什么都有卖的,而且便宜,吃喝拉撒什么都有。不是农民工的,各县镇的居民们,还有那些企业的工人们,衣着光鲜的,都走地下商场了。而剩下的,走这座天桥的呢?大多数都是大包小包带着铺盖卷的农民工。他们衣着邋遢,他们很谦卑,他们都是属于很朴实,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一看见地下商场洁白的墙地砖,就把他们都吓着了,走进去讨不自在。这是人之常情。你看有多少穿得脏兮兮,邋里邋遢的农民工,会去逛超市,逛大型百货市场吗?一是嫌贵,二,是很尴尬。所以,他们大包小包的拿着,哪怕下着毛毛雨,也要来走这座天桥。”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服气,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座天桥,桥上行人,小武才来短短一个小时,和我一起来的。但他看见的东西,和我看见的东西,那真的是完全两个概念。真不知道他脑袋里想的,为什么和我不一样:“武哥啊,我算是服了。对了,那怎么那些摊贩,不来这边摆摊呢?”
“你傻呀,卖不出去呗。作生意的都贼精呢,那边一号桥,是公交站,旅客档次高很多。年轻人也很多。卖个花生瓜子,卖个钥匙扣,卖个钱包,卖个饰品都有人买,事实上,那边一号桥的生意,还相当不错。那这座天桥呢?你看看,走的都是什么人嘛,都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