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令女郎脱鞋光着小脚回去,并说:“汝履行如此速,去履必更速也!”
明代以前的中国,饮茶方式不像如今主流的冲泡饮用方式,而是名之为点茶。宋代点茶,将碾细的茶叶末投到茶碗之中,然后冲入沸水,再用茶筅在碗里搅拌。点茶使用的是成本很高的团饼茶,这种茶是将茶叶碾碎后揉制成团,制作繁复,因而成本很高。
朱元璋认为此种制茶方式劳民伤财,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令停止制作团饼茶,以芽茶作为贡茶。团饼茶停产后,人们泡茶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采用开水直接冲泡茶叶。
虽然制作讲究的团饼茶不再流行,可饮茶却在明代被演绎到了极致。明人饮茶,“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与唐宋相比,明代在茶具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唐宋时,煎水煮茶的用具是注子(执壶),形似于明代茶壶,但却有很大区别。唐代是煎茶,喝茶像煮汤,注子不泡茶,只加水用。而明代是冲泡,茶叶是放到壶里泡着的。茶盏在明代始加盖,茶托c茶盏c茶盖三位一体,形成盖碗。茶盏也开始从黑釉变为白瓷c青花瓷。明人推崇小茶壶,以为这样香气凝结不涣散,味不耽搁,紫砂壶则被视为茶壶中的上品。
回香居楼上的茶室里幽静清雅,一尘不染的黄花梨桌面上,摆着茶盏c笔墨砚台和古琴棋具,四面的墙上挂着书法字轴。茶童子端着茶壶推门进入室内,略带惊讶地看了一眼室内的男子和女子,却见那女子侧身坐在茶桌旁,一身精致的翠色褙子,头上乌云堆挽,珠翠婓然,清丽绝伦的面容带着淡淡的微笑;那男子却是一身半旧的粗布短袄,隔着桌子远远地站立着,神态甚是恭谨,眉宇之间却又隐隐有一股桀骜之气。
茶童子低头将茶壶置于桌上,给茶盏里酙上茶,那女子便从袖中取出几枚铜钱放到托盘上,茶童子唱了谢,随即退出,将门带上。
“谢队长,你现在可以说了。”小枙端起茶盏,呡了一口松罗茶,淡淡地说。
“夫人,你要找的人已经死了。”谢庆元眼睛看着小枙,“是小的杀了她。”
“哦?”小枙放下茶盏,脸上似带着一丝惊讶,又似带着一丝嘲讽。从牛皮巷来这回香居的路上,她已经猜到了几分,是以对于谢庆元所说的话并没有太过强烈的反应。
“不知谢队长与那尤三娘有什么恩怨,竟会对一个女子下如此毒手?”
“小的只是奉命行事。”谢庆元躬身说道。
“奉命?奉谁的命?”小枙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难道是那个女人?”
谢庆元默然不声。
“那么,谢队长刚才为何不杀了奴家灭口?”小枙冷冷地看着谢庆元,“还有,那镯子,为何在谢队长手里?”
“这银镯是小的从有凤楼掌柜那里赎来”
“谢队长为何要赎回这镯子?”小枙盯着谢庆元,“难道谢队长知道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谢庆元抬起了头,目光迎向小枙,桀骜的眼神忽然变得柔和了,棱角分明的脸上露出几分苍凉的神色。
“遵化城西,三河道旁,救命之恩,永不敢忘!”
小枙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看着面前站立着的汉子,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顿时明朗了起来。一瞬间,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二个月前那个寒冷的上午,她跟随着后金军的后勤运输队伍从遵化城西行,路过三河县,在官道旁冰冻的田野上看到了那个垂死的军士。
“是你!你还活着”小枙站了起来,清澈的目光盯着眼着的精壮汉子,声音有点发颤。
“那日得夫人相救,小的一路西行,近京畿时加入到溃军难民队伍之中。”谢庆元的眼睛泛着红丝,“后来遇到了鞑子军,小的身受重伤无法反抗,被鞑子所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