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些兵丁,绝望的脸上没有一丝生气,人群里发出一阵阵哀泣声。

    紫禁城的承乾殿里,穿着青布圆领常服,头戴翼善冠的十九岁年轻皇帝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几个穿着紫袍束带,头戴乌纱的官员们垂手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殿内烧着木炭的铜火盆已经快燃尽了,散发出的些许热量根本抵挡不了满屋子的寒气。

    “祖大寿有消息了吗?难道他真想造反不成?!”

    崇祯皇帝停住脚步,抬头看着其中的一个大臣问道。自虏兵入犯以来,崇祯一直在愤怒c焦虑中度过,连日的操劳,使得他原本白皙的脸庞显得格外憔粹,眼睛里也是布满了血丝。

    一个胡子花白的大臣向前一步,微微欠身拱手答道:

    “袁崇焕的信应该送到了,不日应该就有回音。臣以为祖大寿绝无谋逆之心,皇上可不必多虑。”

    说话的是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他原本只是一个秀才,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教师谋生。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得以随行。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在那里了解到了一些边防军事的信息和知识。

    万历三十二年(1604),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四十八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继位仅一个月,就因服用“红丸”(一种丹药)驾崩了,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了天启帝的老师。

    天启二年正月,巡抚王化贞丢失广宁,弃广宁城溃逃至山海关,溃军及百姓数十万请求入关,哭声震天,朝廷大震。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朝廷任命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c蓟镇c天津c登c莱。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想进攻取得军事胜利是不可能了,于是决定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筑城,作为抵抗后金的最后防线。

    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c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袁孙等人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向首辅叶向高申诉。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与王在晋争论七昼夜,最终否定了王在晋固守山海关的战略。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开始实行堡垒进攻的战略,修筑宁远城,部署关宁防线,练兵十四万。结果柳河c大凌河二场战斗,数万大军对阵后金几百c几千人,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孙宗因此去职。

    这次兵金入犯京师,崇祯情急之下,又把孙承宗召了回来,官复原职,又兼兵部尚书,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工作。

    崇祯听到孙承宗这么说,脸色稍微好了一些。顿了顿,崇祯又问:“袁崇焕是否已招供?”

    其时袁崇焕下狱已经一个多月了。崇祯元年,这位前蓟辽督师上任前曾对崇祯许下重诺,以五年之期平定辽东。崇祯因此赐以袁崇焕全权,举凡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悉由袁崇焕一人而决。袁崇焕上任后将宁远c锦州合为一镇,以祖大寿镇守锦州,赵率教守关门,袁崇焕率何可刚自驻宁远。随即斩杀皮岛抗金将领c东江总兵毛文龙,而似意图与后金议和。毛文龙在世时,后金一直被其军事骚扰,无暇南犯。毛文龙一死,后金的心腹大患得以解除,几个月后,皇太极就率大军破边入犯京师了。

    皇太极大军破边之后,袁崇焕急率关宁铁骑回卫京师,崇祯随即下旨由袁崇焕统领各路勤王之师抗击后金,防卫北京。但袁崇焕调兵遣将多有破绽,以至于后金军一路攻城略地,兵锋直达京师城下。在北京城下的保卫战中,袁崇焕所部与满桂部多有不谐,甚至在满桂率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