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事业单位的老大学生c有工厂的工人c商店的售货员c旅社的服务员c待业青年但他们统一的特点就是敬业,热爱这份工作,不惜投入,没有身架。经常有为了采访一个明星十几小时蹲守酒店的事情,应该算是西安娱记的先驱。
后来,王维军将版底栏聚集的青年进行了深度开发,把这些读者发展成为女友读者俱乐部会员,并成立了社交部专门为其服务,全国会员高峰期近百万人,成为了杂志社的一大支柱产业。社交部还开发了一系列衍生产品,最著名的是《女友》的会服“lve衫”,销售了近千万件。其实所谓“lve衫”是《女友》当时的美编崔鹏飞所在的黄河棉织厂有大批滞销的圆领白体恤,他本人关系当时还在厂里,企业不景气,硬性摊派,要求职工全体销售。小崔灵机一动,在白色的t恤上印了《女友》红色的lg,没想到大受欢迎,本来五块钱一件没人要的老头衫,现在十五块钱供不应求。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只要你头脑稍微灵活一点,马上就会财源滚滚。
整个九十年代是《女友》的高速成长期,而中国也开始进入商品社会,文学热不断降温,谈理想的人少了,谈恋爱追明星的人多了,青年类期刊也开始逐渐被以《知音》c《女友》c《家庭》为代表的女性杂志所超越,开始成为期刊市场的主流消费品。
《女友》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发行量就突破百万,1996年达到高峰,月发行达160余万。仅仅西安市场,单月投放就近三万册。而今天,负责批发《女友》的书商说,在西安零售报亭每月只能发两捆货,100册。而《当代青年》等杂志早已退出零售市场。
在《女友》的带动下,西安期刊市场空前繁荣,新的刊物不断涌现,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是西安期刊的黄金十年。《女友》不断扩张,在上下半月的基础上,又先后推出《女友》校园版c花园版c时尚版c新闻版以及《文友》,共七种杂志,广告额也突破千万。
1993年5月创刊的《爱人》,在主编曾博的带领下紧追《女友》,发行量也是节节上升,后来超过《女友》,成为新的市场宠儿。2003年的发行量超越了《女友》最高峰的160万。旗下亦有爱人上下半月c女生c男孩女孩c爱人心理c百姓故事会等七个品牌。老牌的《当代青年》c《喜剧世界》c《家具与生活》(后更名为《新居室》),新创刊的《家庭之友》c《医学美容》等,发行量都在20万~30万之间,同时还有一定的广告收入。同时,少儿期刊以《小哥白尼》为首,《美文·少年版》c《少年月刊》c《童话世界》等发行量也是一路飙升。
仅1999年,西安邮局杂志零售(不包括订阅)总额就接近7000万,要知道当年杂志的定价一般都不超过3块,其成交量可想而知。西安的东六路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报刊批发市场,专门从事期刊批发的专业户达17家,而一般的省会城市最多也就两三家。
当时国内的期刊发展很有中国特色,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人口大国,期刊消费的总量规模很大,因此中国早期的期刊单靠发行就可以盈利。以《读者》为例,最高发行910万时,定价是3元,除去印刷发行成本,杂志发行利润是1元,每个月回款900余万元。一年发行利润超过一个亿。这也养成了中国期刊过分依赖发行,盈利模式单一的弊病。武汉的知音c广州的家庭也都和这差不大,业内曾经自嘲,大家的杂志是靠卖纸挣钱
白杨的故事讲得不算太精彩,但是,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他说,国内杂志是靠卖纸挣钱,也都忍不住哄堂大笑,这是每家杂志的通病,谁又能躲过得呢?只是,这些辉煌与烦恼都统统与聂丛丛没有了关系,她的竞争对手是更高端的杂志,未来好不好,她并不敢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