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南朝北的黑面老者看到柳巧儿瘫坐在地,依旧神色淡漠,摇了摇头:“没意思!”
有花瓣落下,几只游鱼簇拥上来,又很快散去。
花自飘零。
苏洵手一伸,画面朝前,定格在了赵先生背身而坐的画面。
少年正在培土。
苏洵沉默半晌,画面继续闪动,转到了学堂之中。
赵先生递书给韩舍,接着韩舍鞠躬。
苏洵面露凝思之色。
其余三人迷惑不解。
“我忽然有一丝心神不宁。”苏洵开口说道。
“却是为何?”坐于苏洵对面方位的红面老者问道。
苏洵摇头:“方才我感觉此地的枢纽大阵稍有波动,这种现象本不该发生。”
其余三人脸上现出差异神色。
他们三人均未感觉到有什么波动。
苏洵继续挥动画面,看到文玫二人离开,走到了大街之上。
然后,少年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
苏洵面上微微一动。
那一丝波动,应该就发生在此时。
少年口唇微动,似乎在阅读手中的书本。
苏洵伸手将画面拉到身前,书上字迹历历在目。
苏洵面上露出诧异神色。
“这篇文章有古怪?”
其他三人眼光落在字迹之上,也是大为震动。
“这是圣人手笔?”
字里行间,一股浩然气息,别人感觉不到,然而作为这方天地之主,苏洵自然有所感觉。
其他三人虽然并没有感受到这股浩然气息,可是在这并没有限制的福地之内,三人依然感觉眼睛中的刺痛感。
这是三人的境界不足而强观圣人手笔所致。
苏洵久久注视画面
另外三人也都是心潮难平。
圣人文章,并不罕见。天下间无数的文脉传承,学习的都是圣人思想,并在其中生发外延,开枝散叶,这也是文脉越来越昌盛,稳稳成为人间第一信仰的原因。
可是,真正的圣人手笔,就是文脉七十二间书院,也是寥寥无几。若非圣人嫡传,根本就没有这个福缘。
文宗三位圣人,高高在上。三位圣人嫡传的弟子,无不是极境十三境之上的人物,尤其第一位圣人,已经有两位跻身半圣之列,稳占文宗第一,地位暂时无可撼动。
文宗书院中供奉的三尊像,中间的地位无可撼动,另外两个位置,谁都希望能够立在左边上位。
怎么争?
看弟子的修为高低,看信众的多寡。
二三之争,持续了几千年,到现在,眼看大势已定。第三位圣人,渐有颓败之势。七十二座书院,第三位圣人的文脉,余下不足十分之一,只剩下六间。
但这也不该是三圣门下自暴自弃的理由,竟然将圣人亲笔书写的典籍交给一个孩童。
这种事情,太过荒诞。
还是说,其中另有玄机?
苏洵忽然觉得,事情绝非这么简单。
心中思虑良久,苏洵忽然抬起头,将这幅画面放回原处,将画面持续向前拨动。
无数画面一闪而过。
最终,一个青衫儒士,手提一个青竹编制成的篮子,在晨昏中从镇外走来,篮子之中,可以看出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微微露出稚嫩面目。
青衫儒士,正是现在的学塾赵先生。
四人静静的看着画面。
跨入镇子,赵先生站在镇口的破庙之前,静立,眼光似乎朝着破庙黝黑的门洞投去,面色沉默平静。
赵先生只停留了片刻,便又继续朝前走去。
画面也在朝着赵先生缓缓移动。
赵先生走了几步,再次停下,在大街之上环顾,似乎在做什么决定。
良久之后,青衫儒士将孩子放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他低着头,看着篮中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