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宝能言节目组, 都是赵鲁的团队班底,赵鲁常做这样的文化节目、以及纪录片,也曾做过民乐相关的节目, 所以他团队里的成员,对古琴这种乐器的了解,要比常人更多一些。

    而且被气势磅礴的琴音所吸引,现场也不乏几个古琴演奏家, 他们是专门被节目组请来,指导演员拍摄片头vcr的。

    但是——没人知道他弹奏的是哪一首曲子。

    赵鲁带头夸赞, 更是脱口而出“韩老师”这样的尊称。

    要知道他年龄也不小了, 是央视名制作人, 能让他称呼“老师”的人,一定是年龄比他更大,同时声望也很高的演员、艺术家。这个称呼在圈里,代表着一种资历与地位。

    比如他称呼郑之闻, 为表达亲切所以像其他人一样, 叫他的名字“之闻”。

    导演猛地听见他叫了声“韩老师”,心底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韩运不过二十岁的年龄,何德何能让赵鲁这样尊敬称呼!

    赵鲁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点,替在场所有人问出一个问题:“不知韩老师演奏的是哪首古曲?”

    韩运见镜头关了,知道拍摄结束了, 于是站起来颔首道:“是广陵散。”

    “哦?广陵散?”赵鲁很确定, 自己听过的广陵散, 和韩运演奏的这个版本, 完全不同!

    一旁的郑之闻皱起眉头,他学习古琴时,他的老师、德音琴社的社长就曾亲自为他演奏过这首古曲,广陵散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所以他记忆深刻,但这个,听起来难度要更高,也要更雄浑。

    韩运并不知道广陵散曾经失传过,点头道:“对,正是广陵散。”

    “不可能!”出声的正是一位古琴演奏家廖晋,他是北京一家琴社的副社长,在这个小圈子里,还挺有名气。而郑之闻就是他的一位学生。

    说是学生,不过是看在他傍上那位的面子上,让他到琴社来习琴罢了。由于郑之闻是另一层明星身份,根本没有时间来钻研琴技,他天赋还可以,所以廖晋也经常指点他。

    “这不可能是广陵散!当我们没听过吗?小友,我不否认你弹得不错,但是你应该弄错了曲名,我钻研琴技几十年,从未听过你这一曲。”廖晋露出思索的神情,“不过你这段开头,确实和广陵散有点像。”

    不仅如此,还比他听过的那个版本,更加雄浑高古、苍劲浑厚。

    韩运听他这么说,茫然道:“这确实是广陵散,我学的就是这个。”

    “荒谬!”那古琴演奏家大声道。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表情忽地露出一丝不可置信的狂热:“你可有琴谱?这是谁教你弹的?”

    韩运家里东西多,一些老书也还在,他不确定有没有琴谱。多半是有的,但是韩运知道,他家里的那些东西,是不能随意往外面拿的。

    所以他摇了摇头,道:“没有琴谱。”

    “那是谁教的你?”

    “家里一位老人。”韩运补充道,“现在已经不在了。”

    他从小习六艺,由宫中琴师教导他习琴,那琴师以琴侍诏翰林,精于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等琴曲,因为在古琴上造诣高,在史书上也留下了名字。

    韩运师从于此人,所以说他的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了,也没有骗人。

    廖晋一脸的惋惜:“太可惜了!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就是明代以前失传的广陵散原版,但没有琴谱佐证,也就无法证明这才是原版但琴声无法骗人,小友还没有演奏完是不是?能否演奏全曲,我记下琴谱,带回去给研究一番。”

    听见他的话,赵鲁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他做这个节目,关注国宝文物,更关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这真的是失传的广陵散,可想而知是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