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侯,直奔洛阳。     等到袁绍等人赶到之时,洛阳皇宫已经燃起大火,袁绍大惊,急忙派兵进入洛阳,而此时洛阳城中,除了袁熙,公孙瓒等人在救火之外,曹操的部队竟然前去追击董卓队伍,企图追回献帝。     “孟德叔父,速速把部队叫回来吧,董卓必有准备,如若就这么追击,必中埋伏,为今之计应当是速速扑灭大火,趁现在火势不大,只是皇宫之中几处着火而已。”袁熙跑到曹操的面前劝导,此时袁熙的脸上已经被烟熏的黑灰多处,十分滑稽,但是其脸上却是十分认真。     “小侄不必再说,追不回来圣上,保住这皇宫又有何用?更何况那董卓仓皇出逃,怎会有埋伏,我派曹洪领一千士兵跟随你前去救火,你去找他即可。”曹操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也是这冒着极大的风险和袁熙干这事,结果确是扑了个空,曹操早就是有些不满了。     袁熙还欲说什么,却不料徐晃却从后方赶来,在袁熙耳边说了什么,袁熙先是一副吃惊,然后紧接着又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便和曹操告辞,随着徐晃离去。     曹操看着袁熙离开,然后又看着前面整军的长子曹昂英姿勃发,十分欣慰,心中暗道:“袁家有此子,恐怕存不久已。”     “都什么人知道?”袁熙接过徐晃递过来的一个黄色包袱,四四方方,因为刚从井里打上来,还是有水珠顺着袁熙的手中滴了下来。     “就此小的二人捞上来的那具女尸,在其脖颈之处有一锦囊,小人最开始以为是财物,便打开了,没想到”其中一人说道,然后指了指躺在地上的一具尸体。     然后继续说道:“应该并无他人知道,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徐晃问到。     “只不过刚才公路将军方才路过,似乎看见了包袱,但应该不知道是什么。”另一个精瘦的士兵说道。     此时的袁熙一层层的打开黄布,只见这不是别物正是传国玉玺,此玉玺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凤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相传此文乃是秦朝宰相李斯所书写。     此玉玺并不大,刚刚有一个巴掌大小,袁熙将其反转过来,看到这玉玺的一角是用黄金补凑。     “看来是传国玉玺无遗了。”袁熙信中暗想。     袁熙对于这传国玉玺还是知道的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     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     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术,袁术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袁熙提前入宫而改变,袁熙将玉玺放入怀中收好,并且让徐晃赏赐二人金银,然后让亲不要说出去,然后便和徐晃离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