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了夏日的炎热,走向秋日的沁凉和感受到一点萧瑟意味,孙家饭馆的名号逐渐传了开来,只不过现在还是用摆摊子的方式,每日早起出门摆摊,到了中午就收摊回来,即使只做这半天的生意,还是让阮龄娥等一干人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难得休息的他们在今儿个全员都没出去摆摊,而是将自己收拾干净,拿着必要的东西,准备往风俊祈的府上去。
说来也是巧合,之前风俊祈本是想和孙绍鑫炫耀一下自己率先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才让人去买了阮龄娥摊子上的那些饺子面条,后来一试成为主顾,在阮龄娥饺子又换了几种口味时,他都异常忠实的去买回府里尝鲜。
要说风俊祈其实也是一个挑嘴的,毕竟从小吃遍山珍海味,只差龙肝凤胆没吃过,要不然什么鲍鱼燕窝可都是吃得腻了的人,本只是为了照顾下兄弟的媳妇儿弄的生意,却没想到一吃就上瘾,几天没去买个几屉来尝尝就觉得好像少了什么。
风俊祈让自己的小厮天天去同一家摊子买东西的事很快就让府里的人知道,几个主子上至风府老爷子,下至风俊祈父亲的侍妾也纷纷让人去买来尝尝,谁知道只这么一试,让他们惊诺不已不说,也像风俊祈一样,不时就让自己身边的丫鬟或小厮去买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有身分的人也都知道了这家打着孙家饭馆招牌的小摊子。
连风府的主子们都经常打发人去买来尝尝了,那味道还能差吗?!
不说别的,那风府上一代的风家家主可是都城的郡守,掌管国都的大小事,就是目前的家主,也就是风俊祈的父亲,虽然只是郡丞手下的一个事务官,管着行政事务中的考学之物,但名义上的门生无数,不知多少郡县的大小官员进了都城、上了风府,都要喊风老爷一声恩师。
且风家所娶的女子皆没有平头百姓出生,不是世家大族之女,就是皇亲国戚千金,如此传延了几代,只要懂一点这风家家底的人,无人不知这是一个有权又有背景的世家。
又恰巧这阵子正是各府举办赏花宴或是诗会的时候,脑子动得快的公子小姐们就送上了帖子,请他们来府上做点心席面,也间接让孙家饭馆打出了更响亮的名号。
这一日,他们接了风家的帖子,要上门要替风俊祈的妹子召开的诗会准备一桌的点心席面,饺子什么的自是不能少,只是还有多加了其几样点心和小菜,也算是为过不久就即将重新开张的孙家饭馆打打名气。
一进了府,由一个看起来干干瘦瘦的妇人领着他们,那妇人看起来像是做惯粗活的婆子,一路上安安静静的,不太说话,就在前头领路,只是偶尔眼神会扫过同样走在后头的孙绍鑫。
不过一群人并不以为意,只想着孙绍鑫以前大概都是跟着风俊祈走前头去的,这妇人可能疑惑他怎么不走前头,反而走这直接往厨房去的后斗小路,也就没有多间,因而忽略了那妇人垂下眼后的一抹深思和算计。
阮龄娥一行人被领到了小厨房里,里头鸡鸭鱼肉、各种调味料几乎都有。
那妇人将人带到后,就细声细气的说着,“这是府上给各位安排的小厨房,里头各种食材大概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如果还有缺什么的,可以直接过去一旁的大厨房里要。”
阮龄娥谢过了那妇人,也没留在外头打算帮忙又或者是偷师的厨娘或厨工,而让店小二、阮龄年还有孙绍鑫几个人论起袖子帮忙挑菜,或者是拿些要用的盘子碗筷出来摆好。
这次接的席面既然是点心宴,她便去开了这次来的人的一些吃食习惯,才定下这一共八道小盘、八道大盘的菜式。
八小盘有鸡蛋卷、杏仁豆腐、夹心糖酥、酒酿圆子、桂花红叶冻、马蹄卷和两种样式的花色糯米饼子。
八大盘则有饺子、贝心春卷、清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