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可能是他,操作此事要有人、有钱,熙风什么都没有,几年积下的一点薄产,此次赈灾全捐了出来,举家搬进一个三进小宅子。
一个不贪吃住、不贪女人、不贪财富的男人,又怎会贪求一个不属于他的位置?
他曾私下问李柳看法。李柳道:“四皇子并无上位野心,怕是那些大臣被几位皇子之事所惊,才会联名上奏。若不是为安抚众臣心思,皇上又怎会令四皇子返京?”
这话说到点上,何况熙风进京后,并没有打算留下,捐出银子便要前往济县,倘若他真在乎太子之位,就该想尽办法守在京里与众臣官交好,以便替未来铺路。
皇上也问过耿秋兰对熙风的看法。
她回答,“我与五福妹妹交好,这大半年书信往返,从她口中得知四皇子秉性良善,为人豁达,虽然无建功立业的野心,却是个肯替百姓着想的大好人。
“他无城府心计,对皇上忠心耿耿,臣妾心想,也许未来能够扶持我腹中孩儿上位的兄弟手足,唯有四皇子。当初是我错看、也错待四皇子,臣妾心里歉疚着呢。”
于是皇帝放过此事,不再追究。
但这些话传进皇后耳里,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大臣属意四皇子,皇帝看重的却是耿秋兰肚子里那块肉,与耿氏几次交手,发现耿秋兰不如想象中柔弱,耿家老太爷学生满朝堂,倘若登基的是耿秋兰的儿子,那么……垂帘听政?
不,皇上为保住那个贱女人,说不定会让自己殉葬,以保她母子平安。
所以耿氏的儿子万万不行,他不行的话,还有几个小皇子可以选,问题是要忤逆皇上的心意,她就必须与大臣交好,可大臣心里想要的是齐熙风?
这些天,皇后反复琢磨。
两个儿子的死伤虽然带给她重大打击,但一辈子在权势中打滚的她很清楚,无论如何,自己不能倒,她一倒,李家就要覆灭,想想褚家、想想褚玥,她绝对不能步上他们的后尘。
于是她宣齐熙风进宫,试探他对皇位有无野心?确定常嬷嬷带回来的话是真是假,谁想到他对王位确实无想法,一心一意只想带着曾五福过平安日子。
他依旧是那个怯懦没有主见,可以让人指挥控制的齐熙风。如果是这样的一个皇帝,是否更能为自己所掌控?
母亲领着彤桦进宫,表示父亲的意思也是如此,李氏的荣华得靠她们姑侄二人,齐熙风为帝、彤桦为后,再加上掌权的皇太后,李家必能再风光三十年。
母亲转述的话很动人心,只是不晓得为什么,她对齐熙风总是有那么几分不确定。
常嬷嬷说,四皇子是个再和善不过的人……想起那日她罚了曾五福,他竟然气得踹厅门一脚,宣泄心中愤怒。
照理说,如果他在那样狂怒的状况下,还能表现出平和顺服,她或许要担心此人城府太深,可他泄露了真心,让自己知道他的底线和把柄,她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但……
所有人都同她说道,齐熙风和徐常在一样,脑子简单、性情柔弱,几句好话哄哄,就可以令他死心塌地。
是这样的吗?没错,当年徐常在就是这样被自己哄住而替自己卖命,她也无法否认齐熙风是个善良孩子,当年褚玥将他养在膝下,他便一心一意为熙华、熙明着想,她印象深刻,他还为他们和熙棠大打一架,全身伤痕累累。
这次回宫,他见过皇上之后,便绕到后宫探望熙庆,听说他还去熙棠灵前上香,他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啊,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
难道是害怕当年自己在徐常在与安将军的事情上插一脚,怕齐熙风知道原委后,不会放过自己?
不会的,此事早已死无对证,当年参与行事的宫女内侍,死的死、送走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