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进京赶考的穷书生,他与妹妹第一次相遇是在香山寺,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觉得他们的相遇,并不是偶然。
妹妹时常会带着米粥去香山寺救济附近的难民,这在洛阳城人尽皆知,而张桤松却是在香山寺与妹妹相遇的。张桤松会些医术,来到洛阳城后便常常在香山寺为附近的难民处理简单的伤病,一来二往她便与妹妹熟识,甚至互生情愫。
我小时便常常随着父亲参加过各色聚会,见过不少达官贵人,也懂得察言观色。当我第一次见到张桤松时,我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甚至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像是预料好的。
张桤松与妹妹约定,待他金榜题名之日,便是到柳府提亲之时。
我知道张桤松是个有才的人,但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想要金榜题名,无疑是很难的,除非他的才能优秀到让人难以忽视,所以,我一直以为那不过是幼稚的豪言壮语罢了,却没曾想到张桤松真的做到了。
出榜那天,他果然依照承诺来到柳府提亲,但父亲却拒绝了这门已经门当户对的婚事。妹妹知道后便前去书房找父亲索要说法,父亲什么都没说,只告诉妹妹,他不喜欢张桤松,妹妹不能嫁给他。
我记得那次是妹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然顶撞父亲,但不管妹妹怎么吵怎么闹怎么表明决心,父亲都不为所动,始终不同意。
后来妹妹开始绝食,甚至是以死相逼,而妹妹的这些行为,最先坐不住的自然是最疼爱她的母亲,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前前后后找了父亲多次,但父亲此次的态度非常坚决,即便是母亲也未能说动。最后母亲看到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妹妹,一着急就跑去告诉父亲,如果妹妹死了,她也不要活了。
父亲找人告诉妹妹让她好好休养,这件事情他们再谈谈,妹妹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简单修养后便跑去找父亲,父亲再次询问了妹妹,是否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嫁给张桤松,妹妹说是,最后父亲告诉妹妹,如果你执意要嫁给张桤松,那从此便没他这个父亲,而妹妹也不再不是柳家的人。
妹妹犹豫了,但最终她还是答应,她说她这辈子只想嫁他一人。临走前妹妹对着父亲磕了三个头,她说就当还这些年的养育之恩。
妹妹的婚事是母亲独自一人操办的,父亲不允许府中的其他人插手此事,妹妹结婚那天,只有母亲一人到场,而原本妹妹的房间,父亲也自此命令下人封了起来,父亲说从此就当府上没有二小姐这个人,以后谁也不要提起。
妹妹出嫁后,也就真的再也没与家中联系,即便是平日里最偏爱她的母亲也是如此。妹妹嫁过去的第一年,我有时也曾在别人府上遇见过她几次,也曾问过妹妹婚后过得可好,那时妹妹总是笑着告诉我,她过得很好,但我若是仔细询问,妹妹却不愿再多说什么。
我总觉得妹妹嫁去张家后变了不少,即便她依旧爱笑,依旧笑容灿烂,但我隐隐觉得有些东西变了,后来我便再也没有见过妹妹了,洛阳城虽大,但无外乎就这几个圈子,而我再也没有遇见过她,我知道是她在躲我。
后来父亲在朝中被人诬陷弹劾,母亲也因担心父亲而病情复发,一直昏迷不醒,那段时间的父亲却非常奇怪,明明自己是清白的,明明没有做过那些事情,父亲却偏偏不做太多辩解,甚至面对别人的指控也只是沉默。
当今皇上念及父亲年事已高且立下汗马功劳,功过相抵倒是饶了父亲一命,只是逼迫父亲辞官,便没做过多追究。
父亲辞官后整日整日的在家守着母亲,但母亲没有熬过这道坎,还是去世了,母亲出殡那日我偷偷托人告诉妹妹,但妹妹却并没有出现。
母亲死后没过多久,父亲就要带着我们全家搬去渔阳镇,父亲说祖父以前就是生活在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