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有天赋,小雪自己也喜欢,就一直跟着学,拉了也有两年多了。”
莫凡说:“小雪确实很有天赋,如果有明师指点,相信进步会非常快。”
杨喜田说:“她要是一直对这个有兴趣,以后就让她考音乐学院。”
莫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学器乐的孩子很多,真正能成名成家的又能有几个。家长们其实也知道这一点,但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学,便觉得自家孩子要是不学点什么就会落在后面,反正技多不压身嘛,给孩子培养一项特长总不会吃亏吧。要说这个出发点并不能算错,遗憾的是在选择培养方向时,起作用的往往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意愿。
杨小雪学二胡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杨喜田夫妇也没有给她什么压力,这当然很好。但是很显然,他们对杨小雪在这方面的天赋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俗话说:一年笛子二年笙,三年二胡不中听。类似的俗语很多,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要拉好二胡是很不容易的。不少人学了很长时间,拉出的声音仍然不堪入耳,如同杀鸡一般,有着极高的逼人抓狂效果。
杨小雪才学了两年多,演奏技法便已经相当纯熟,水平远高于普通业余选手,这可不是光靠苦练就能达到的。可是她对某些细节的处理,却存在着明显的瑕疵,这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得法。
莫凡觉得杨小雪若能得到明师指点,将来怕是不可限量。等她考音乐学院还得好些年呢,那可就太耽误了。再说若是上个普通的音乐学院,未见得就能遇上明师。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治好她的眼睛,学琴的事倒还不急。
众人喝酒闲聊,过了些时候,屋里的琴声停了一下。杨喜田提高了点声音说:“小雪,莫凡叔叔夸你琴拉得好呢。”
杨小雪说:“谢谢莫凡叔叔。”
杨喜田说:“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好不好?”
杨小雪说:“好。”
江雅萍把卧室的门打开,扶杨小雪在门前坐了下来,这样厅中诸人都看得见她。
见小姑娘端坐椅上,气场十足,众人不禁都露出了微笑。杨喜田说:“小雪,你准备给叔叔c阿姨们演奏什么曲子?”
杨小雪想了想,说道:“我来演奏一曲《二泉映月》吧。”
阿超说:“啊,这个我知道,瞎子阿炳的名曲。”话刚说完,便见数道颇为不善的目光朝自己看来,随即就意识到说错话了,登时出了一脑门汗。
封永胜狠狠瞪了阿超一眼,伸手虚点了他几下。
阿超哭丧着脸说:“小雪,我不是故意的。”
杨小雪微笑说:“阿超哥哥,没关系,你不用放在心上。”说完便演奏起来。
华彦钧的这首二胡名曲流传极广,但凡对民族音乐稍有了解的人,便不可能不知道这首曲子。
莫凡早先听过的几个演奏版本,独奏也好,协奏也罢,均极尽渲染一种忧伤悲怆的意境,以至于他读金老先生的某部名著时,不自觉就将莫大掌门与阿炳联系了起来,一看到“潇湘夜雨”,脑中便会响起“二泉映月”。
魔教曲长老说,“潇湘夜雨”此曲一味凄苦,引人泪下,实在太过俗气,脱不了市井之味。刘正风认为,这曲子尽往哀伤的路子上走,有违哀而不伤的宗旨,因而算不得上乘之作。
华彦钧先生似乎正是混迹于市井之人。照曲c刘二人的标准,“二泉映月”倒好像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了。
后来莫凡听了阿炳本人的录音版本,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阿炳在录音时,已有数年时间未曾碰琴了,兼且身体很不好,手上力道差了很多,因而单从演奏技法而论,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曲中所展露意境,却让莫凡极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