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卢俊义即为梁山泊主,选择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梁山地形,掌握梁山相关数据。这是卢俊义后世作为业务员养成的良好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熟悉地理环境c风土人情,一来可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来可以在和客户沟通时拉近距离。     毕竟后世去水泊梁山旅游的时候,水泊早已不见,山寨也不见雄伟,只听导游妹妹絮絮叨叨说的天花乱坠,但毕竟没有看过实物。现在自己做了梁山泊主,不用掏门票不说,还可以一览原生态的水泊梁山,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更重要的是现在既然自己成为了这梁山泊的主人,自己当然要熟悉一下地形,查看自己手上掌握的资源,盘点一下自己的家当,毕竟这梁山是自己的一个根据地,今后还有许多的规划需要实施。     卢俊义便带着吴用c关胜c宋万c杜迁c阮氏三兄弟查看梁山地形地貌。     本来宋江也想跟着来,但宋江旧伤未愈,此次又心神优思,所以又再次病倒,现在时值4月份,天气还是有些寒冷,神医安道全建议还是少吹山风,以免加重病情。加上宋江实在是心情烦闷,故而没有跟来。     吴用却是一意要跟随,说是为新任大头领讲解山寨军力部署,这山寨军力部署本就是吴用亲力亲为,是再清楚不过了。对于这套说辞卢俊义自然是不信的,但吴用毕竟是最熟悉这些资料的人,由他来解说还是很恰当的,于是卢俊义欣然同意。     一行人便信马由缰的沿着山道巡视起来。     吴用本是学究,也是读过一些书籍的,便介绍说,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缺口泛滥,使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北宋以后,黄河河水多次自滑州一带决入曹c濮c济州地区,巨野泽西南上游因受黄河泥沙的淤高,湖区向北(下游)相对低洼处移动。公元944年,黄河在滑州决口,由于巨野泽南岸淤高,洪水遂北移蓄积于巨野泽北岸的梁山地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梁山泊。1019年c1077年两次河决,洪水均由澶c滑二州东注梁山泊,湖面大为扩展。     阮小二接口道:这黄河决口的事情,我倒是小时候听爷爷说过,当时可是大水漫灌,附近村庄全都被淹,我家祖上本也有些薄田,这大水一来,不分高低贵贱全部被淹没,但又舍不得离开祖地,所以改了行当以捕鱼为生。     现在这梁山泊南到巨野县,东南到嘉祥梁宝寺一带,东到梁山以东处,北到梁山以北的斑鸠店一带,西到黄河故道,方圆约200公里,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梁山泊的生态环境十分和谐,岸边有垂杨绿柳,湖上有鸥鹭翔集,荷花满望,渔歌唱和。     卢俊义与众人泛舟湖上,极目远眺,看眼前这水波浩渺不禁吟道“”     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     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     这梁山泊果然是个好去处!     吴用道:大头领好兴致,莫不是苏辙大家所作《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     卢俊义微微一笑,吴军师果然是博览群书,不知可知王相公旧事?     吴用有心卖弄,轻摇羽扇道,此乃佳话,加亮岂能不知?     活阎罗阮小七道:二位哥哥端的打什么哑谜!什么真话假话的,却是说来听听!     吴用偷眼看了看卢俊义,见卢俊义心情大好,于是乐呵呵地说,话说王安石相公变法好言利,有个人趋炎附势,出主意迎合:“把梁山泊八百里湖水放掉,建成农田,那获利可就大了。”王安石一笑之后,慢悠悠地:“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不过,那放掉的水往哪里安顿呢?”在座的刘攽讽刺他:“在旁边再凿一个八百里的湖,不就得了?”出主意的人,当然是要把梁山泊的水通过黄河排出去,但是被人误解,而且成了王安石时代反变法派人士常常提起的政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