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其人家世清白,为人谨慎,世居大名府。”

    作为后世人的卢俊义,对前辈的家世也知之甚少,《水浒传》中唯一能记住的便是,吴用给卢俊义算命时卢俊义说的这一段。

    卢杰走后,卢俊义便闭眼沉思,凭借前世残留的记忆,大名府卢家的情况慢慢浮现。

    大名府卢家本是范阳卢氏后裔。

    范阳是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这一带。基本上和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一带重合,故大名府卢家本是范阳卢氏一脉。

    说起范阳卢家了,那可就厉害了。

    卢家始祖卢敖,号雍熙,本是齐国姜姓后人,秦始皇时被征召为五经博士,卢敖入朝后,迁居范阳(今属河北定兴县固城镇),其子孙迁居至涿水,在涿地(河北涿州)定居,因此卢氏一族以范阳为郡望,世称范阳卢氏。

    卢敖后代有: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c卢植(刘备的老师)c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c慧能祖师(俗姓卢,祖居范阳)。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河北涿州)人,东汉经学家。师从太尉陈球c大儒马融等,与蔡邕等校勘儒家典籍,后成为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卢植的幼子卢毓在曹魏朝廷担任司空一职,他的后人世代累居高官,出现了卢钦c卢珽c卢志c卢谌等名人,使得这一家族逐步成为北方的名门望族。

    南北朝北魏的时候,卢氏成为北方“王c崔c卢c李c郑”五大姓氏之一。北魏朝,孝文帝下诏更是将范阳卢氏认定为第一等大家族,三位公主下嫁卢家。隋唐时期,范阳卢氏威名更甚,前后出现了八位丞相,史称八相佐唐!(卢同c卢承庆c卢怀慎c卢杞c卢莲c卢翰c卢携c卢光启)

    五大姓其中四家随着时代变迁,陆续衰落,唯有卢氏家族由隋至唐,再到五代,一直名满天下,屹立不倒。在政治c军事c经济c教育c文学等领域名家辈出,代有才人。从卢植的幼子卢毓在三国时期两度拜相,一直到北宋初年的卢多逊任职参政知事,这一家族先后出现了二十二个宰相,封王者三人。

    五代十国期间,各割据势力轻文重武,崇尚武力,不再相信君权神授,而是开始信奉武力,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因此以儒家传承的氏族大家势力进一步被削弱,这中间就包括范阳卢氏,而且是受冲击最大的一家,一是此时范阳卢氏成为唯一传承千年的世家,所谓枪打出头鸟,卢氏自是首当其冲,二是范阳处于中原政权(五代)与北方游牧政权大辽的交界地带,双方来往各有攻伐,卢氏作为望族对中原政权自然出力不少,这也更加成为大辽打击对象。

    因此,经历五代十国70余年的战乱摧残及大辽的打击,范阳卢氏的势力早已不复当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初年依然出了个卢多逊任职参政知事,也就是在此期间范阳卢氏重武大过了重文,范阳卢氏的家业也逐渐向大名府转移,毕竟乱世期间雄关更能带来安全感,这是近百年战争不断的必然选择,以至于到北宋末年,迁居大名府的卢家已成为豪门,再也称不得世家。

    因大名府南门面向大宋,是大宋境内商贾入城的必经之地,那卢家的祖业便置买在南门附近,又因要抵御战争,保护族人和家业安全,如今卢家也有了自己的家族武装势力,虽然受大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抑制,但由于地处宋辽边境,却也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以刺探大辽军情动向的鹰组最强。

    卢俊义仔努力地回想着卢家的情况。

    鹰组有成员100余人,由自己最信任的庶出大哥卢杰统领,三年前为培养c增强鹰组的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