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日一大早,李熹便一身褐衣短打,将长发尽数包裹在头巾中,乘车驶往城外 。

    京城外分散着些许村落,那里居住的村民农耕为生,其中便有李熹这次拜访的人。

    早在李熹身在扬州时,曾救助过一名梅姓农户唤梅大柱,那农户家境贫寒,年年播稻,二十好几还孤身一人。四年前在扬州时梅大柱田中新稻害病,是李熹施以援手,才不至于让梅大柱秋收之时食不果腹。此后的几年,李熹一直将嫁接的种植交给梅大柱,时不时也前往记录一番生长状况。

    直到今年李熹搬往京城前,为梅大柱在城外包下田地,一并将梅大柱也带来了京城。因着梅大柱先李熹来到京城,此时在城外播下的稻子此时已将近秋收,而李熹的嫁接植物便也一同种在梅大柱的田里。

    李熹此番出城便是为这而去。

    一路马不停蹄,待李熹到达城外寻得梅大柱时已近巳时三刻,找准位置,李熹被梅大柱领着直朝田里去。

    “今年收成如何?可有灾情?”

    梅大柱一一将今年的收成c旱情说与李熹听,此时李熹与梅大柱也已在田里穿梭,李熹也瞧出梅大柱所说旱情。

    此时京外农户皆使用漫灌式,今年虽小旱但京周河水开渠引流尚且充足,农户虽有所感却并无太大重视,但在李熹看来就有了隐隐的担忧。

    李熹见梅大柱此时也并无十分重视,便要求他来年春开泉凿井。梅大柱虽疑惑为何多此一举,但奈何李熹坚持,便也答应照做。

    此时田间正是收稻子的时节,放眼望去皆是背心向天的农户在劳作着,此时正是日头上升时,每家的田边都候着女眷,臂挎篮筐,带着吃食饮水来寻自家男丁。

    “今年收成较之去年可有大好?”

    “嘿嘿,俺按着大少爷的交代的法子,今年收成果然好过去年哩!”

    李熹瞧着梅大柱挠头,满面喜色笑的憨厚,便知自己教予的方法可行。

    在来到天一朝时,李熹便瞧出这个时代农业并不发达,还处于比较原始的耕种时代,尤其是在肥料施用c引种问题c病虫害防治及深浅根作物交替种植上并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循。

    也因为如此,李熹在扬州起初与梅大柱合作时,便将杂肥c绿肥c无机肥的制肥方法汇集成册交给了梅大柱,甚至向他提起了腐殖质堆肥,奈何当初梅大柱满面疑惑,听也是听不全明白,李熹只得作罢。

    来到京城前,李熹甚至出资为梅大柱的田附近设立了砖窖保肥。

    稻田中一番勘查下来,李熹大致晓得了概况便不再继续在稻田逗留,她告别了梅大柱,转而独自往田地的另一边去。

    李熹为梅大柱包下的地被她划分为两块,一块是梅大柱自用去种,种什么都好,她只是拿点分成,另一半则是李熹拜托梅大柱照看的试验地,此时这块地里正种着她的梨树。

    那是嫁接在枣桩上的白梨树,此时已种下一年,按照李熹的预估,约是明年的此时,便能收获第一批嫁接梨果了。

    李熹将栽种的小片果林转了一,见梨树个个儿长势勃勃,不由得打心底里高兴。此时心情正好,李熹随意挑了块大石,坐下拿出预先带在身上的炭笔简要记录了梨树的生长长势与外观生理指标。

    待李熹从书册中回神时,已是未时。

    她望了望天,将随身物品收拾妥当后,往田外走去。此时田间男丁大多已放下手中的活儿,坐在田垄边上就着杂粮摊饼喝凉汤。

    李熹这方往马车处走,不多时还未抵达马车前,便见一名少年身着粗布短褐,正将刚收的麦子费力的搬至一旁。

    那少年看上去不过十四五的模样,晒的皮肤黝黑,此时正满头大汗脚底满是泥泞,瞧的出约莫是一早便劳作至此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