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把昊昊从门口带回来,经过云荞时,昊昊远远绕开她。
阿姨还叫云荞:“你开始弹啊,调音调好了吧?”
云荞:“”
所以她用来治疗的音波在人类耳朵里是有多难听啊,让敏感的孩子嫌弃成这样?
真是苦了戴溪东,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忍受了多少,还录音带走听。
云荞知道自己制造的特殊节奏离好听的音乐有差距,但以为配上琵琶后,至少不会让人的耳朵产生抗拒,现在被提醒,才醒悟她的感受有多不客观。
估计神君也是像容忍初学乐器的孩子一样包容她。
云荞受到打击,没法继续发出治疗频率。戴溪东是个有自制力的成年人,在清楚利弊的情况下,能如打针吃药般定时定点接受完整的音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难道还能绑了放面前?
云荞弹起一支普通的明快小调,是前世民间丰收时的乐曲,纯粹的喜悦从回环往复的简单旋律中流淌而出。
这回没人表现出厌恶,孩子们安安静静,昊昊偶尔还舍得给她一个淡淡的眼神。
两个阿姨在旁边说话。一个说:“我看孩子们就是喜欢音乐,觉得乐器好玩,他们做那什么音乐治疗有什么意思,治疗什么了啊?瞎整。”一个回:“我看也是,小云这么弹点歌给他们听也是一样的。”
云荞想说,不一样,就她听到的那场音疗,可能作用不像她的能力那么直接,感觉和普通的音乐运用还是不一样的,但她也不知道怎样反驳才能说服对方。
有正规背景的音疗团队尚且要受这样的误解,她对人说她是音疗师,能用声音给孩子治病,有人会帮她把孩子绑起来吗?
此时想来,她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功用声音帮人缓解痛苦都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便是莫名就给予她信任的戴溪东,那时若非发病失去行动力,听到她发出的噪音,更大可能是起身就走吧。
云荞此前仅有的音疗行为都是随缘,碰到了就做了,没碰到也不会往这个方向想,现在却有点沮丧。
两个阿姨突然消音,云荞转头看去,那位西音的林彤老师和方院长一起过来了。
不知道他们听没听到阿姨的话,脸上都是笑着的,若无其事。
方春燕对云荞比大拇指:“我和林老师商量后续的音乐治疗方案,往这边走听到琵琶声,原来是你在弹,小云可以啊。”
林老师职业病发作,问云荞:“上大学了吗?没上要不考我们学校试试?我们学校民乐很强的。喜欢的话也可以考音乐治疗专业,来做我的学生。”
云荞趁机问关于音乐治疗的事,林老师很亲切,耐心给她讲解。
据林老师所说,目前音乐治疗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通过音乐意象治疗心理疾病;二是通过音乐节奏刺激神经,帮助有行动障碍的患者找回对身体的控制力;三是借助技术,用机器检测人体频率,再用机器发出能与人体共振的频率,调节身体失衡。
林老师的研究和实践介于一和二之间,用音乐给特殊的孩子们营造舒适的氛围,促使他们探头看外界,与通俗世界建立更多有利的联系。
按云荞的理解,心理方面的问题玄而又玄,林老师他们借助的不仅是音乐,而是爱与美以及特定频率和行为训练的综合刺激,那不是她的能力可以代替的,她也不擅长这个。
在她看来,她的能力与三更接近。这个方向还在起步阶段,社会认可度同样不高,实际产生的效果也很有限。
林老师不忽悠云荞,直言:“我是很希望有更多人来学音乐治疗,但这个专业确实还不成熟,很多学生毕业就转行了,坚持做音疗也赚不到很多钱,需要很多热情。”
方院长还不放心,送云荞走的时候私下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