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承载,阵地就不会轻易被炮弹夷为平地。一些还没挖好的猫耳洞里,三三两两的士兵,圪蹴着卖力地挖掘;这些躲避炮弹袭击的临时避难所,被雕琢得异常牢固。
孙建凯的指挥所位于山峁的背面——先挖掘出一个大坑,连接战壕;再在大坑边缘竖起木桩,搭建成木屋,上方整齐有序地固定了三层松树干,就算有炮弹落在上面,弹片也会被弹射到别处,不会伤及屋子里的人。这儿是团中枢系统,最高决策者和通讯兵都在,要是出了差池,一千多人的队伍很可能会成为一盘散沙,自乱了阵脚。
大约两千多人的东瀛海军陆战队士兵快速行进,秩序井然;先行他们一步的,是六个士兵组成的尖兵小队,任务是探知前方有无伏兵及可疑状况。
侦查兵报告这一情况,孙建凯颇感棘手——能成为尖兵的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战斗力本就凶残的陆战队尖兵更是优秀,很难轻松地除掉他们;如此庞大的防御阵地不可能不被发现,这些尖兵是信号,能不能回去,紧随其后的大部队都将知道前方有敌情。打一场令对手措不及防的伏击战已不现实,只能打一场以逸待劳c占据天时地利的阵地防御战。
发报机的“滴滴”声不绝于耳,孙建凯的思绪有些凌乱;他走出指挥所,踏着阶墀出了战壕,来到了阵地的最高处。怀抱冲锋枪的高进紧随其后。
铁锨挖掘战壕引起的尘坌已黯然落下,不再飞舞。这平静的表象,就像黎明前的黑暗,都是暂时的——随着尖兵的退去,紧随其后的陆战队该有所行动了。
尖兵的报告并没让武器装备先进c单兵素养优异的东瀛指挥官如临大敌;他既没有选择从国军防御阵地右翼的水网地带绕开,也没有请求空军派出战机支援,而只命令部下用迫击弹简单轰炸了一次对手的防御阵地,就拨出指挥刀,命令骁勇善战的士兵,趁着弥漫的c还没散尽的硝烟冲锋。他认为,消灭眼前这一小撮抵抗力量,根本用不上帝国的空中力量,自己完全可以清除。
被迫击弹掀起的泥土刚刚落下,情绪亢奋的东瀛士兵已经越过了铁丝网;两千多人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躲在猫耳洞里的国军士兵在各班排长“准备战斗”的呼喊下,快速钻出,有条不紊地位列战斗位置,旋去手雷弹盖c牵出引线,拉起枪栓c瞄准来势汹汹的敌人,等待自恃战无不胜的对手进入射程之内。
东瀛兵一边冲锋,一边向防御阵地射击;一些伺机还击的国军士兵还在瞄准,还没击发,已然被击中。这大大出乎包括孙建凯在内的一干国军指挥员的意料之外!如果在真实的技战术和误打误撞击中之间选择,他们一定选择后者;毕竟谁都不想在关乎生死的战争中面对太过优异的对手。
手持军刀c带领陆战队冲锋的各分队军官已进入国军狙击手的射程之内;狙击手全神贯注地瞄准,轻扣扳机,子弹优雅地滑出,击中了猎物的头颅。
己方的这记点射,仿佛是不言而喻的战斗信号,一时间,从防御阵地飞出的子弹c手雷如滂沱雨点般宣泄向了来犯之敌;冲锋的队列毫不畏惧,一个军官被击倒,另一个军官立即补上指挥。虽然不占地利优势,但依靠单兵素养和强大的火力支援,他们并不显出颓势。
利用坚固的防御阵地,第314团越战越勇,连续打退了东瀛士兵几波凶悍的冲锋。
孙建凯的作战计划是,下属三个营轮流交替作战,几个对准平坦区域c易冲锋地段的机枪火力点不能固定一处完成战斗任务,要流动作战;哪怕没有预设阵地,也要冲出战壕对敌人的密集队形进行打压,打乱其行进节奏。主射手牺牲,副射手顶上,副射手牺牲,预备队顶上。狙击手要快速对敌指挥官完成连杀,对冲锋靠前,最有可能冲上阵地的排头兵进行狙杀。精准投弹手也必须流动作战;关键时刻,要做好和敌人同归于尽的